从今谢绝耶溪女,不用横塘打桨行。李 鱓。”钤印“臣鱓之印”(朱文)、 “宗扬”(白文)。昂扬舒展的荷叶与题 跋动态呼应,展现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精 神,构成疏密有致的视觉平衡。 中年辞官后的李鱓经历了从宫廷画 师到在野文人的身份转变。在接触石涛画 作后,他尝试挣脱技法束缚,内心交织着 仕途幻灭的郁愤与艺术觉醒的躁动。这 种矛盾心理催生了其笔墨中特有的霸悍之 气。
清 李鱓 古柏凌霄图 180.9cm×101.7cm 天津博物馆藏
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个性鲜明的 绘画语言,在前人基础上顺应社会审美意 识,对文人画进行大胆创新:将笔墨与色 彩相融合,在保持笔墨精神的同时强化色 彩表现。他大胆设色,不仅用色彩描绘物 象表面,更使其成为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他精准掌控水、墨、色的比例,使 作品色墨层次丰富,将丰富情感融入笔 法,画面因而别具意趣且生机盎然[2]。
《松鹤图》(图见扉页)与《篱菊雄 鸡图》(图3)作于乾隆十八年(1753), 是李鱓艺术成熟期的杰出作品。李鱓一 生留下许多以松、藤、鹤为题的画作,反 映了其各个时期的艺术追求。此时的李 鱓,淡泊荣利,“自在心情盖世狂,开迟 开早亦何妨”,埋头笔墨,直至终老。 不同于早年间松针规整的工笔画法 和中期豪放不羁的奔放构图,此幅《松鹤 图》画面未着重墨,用色清新雅致,构图 和谐紧凑。
清 李鱓 松鹤图186cm×53.9cm 1753 中国美术馆藏
画面中两棵姿态迥异的松树皆 从右下角出势,纵横交错于画面上方并于 左上斜出:后侧松树树干以中锋打圈的笔 法表现干枯劲挺的松皮质感,微染赭色表 现阴阳向背;前方松树则以干枯淡墨、短 线条表现枝干曲折,更显无拘无束。松针 水分饱满,前浓后淡而过渡自然,用笔圆 润松快。松树间的藤花用干净的工笔画法 绘就,以白色为主,与赭色巧妙撞色,双 勾叶片缀饰其间,轻盈美好。画面下方两 只仙鹤高洁俊雅,羽毛洁白轻盈,尾羽润 中带燥。藤花之“白”与仙鹤之“白”演 绎出跨越植物与动物的色彩对话,二者相 互映照,既象征自然生命的欢愉,又代表 着文人理想的精神标高。这种跳动的白 色,是笔墨语言的创新,亦是有趣灵魂在 雅俗之间的诗意表达。
清 李鱓 花鸟十二开之一 25.8cm×40.7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篱菊雄鸡图》则寄情寓境、含蓄 深远,一只雄鸡傲然立于竹篱之下,竹篱 外有盛放的秋菊和稀疏的柳叶及枝条,构 成了一幅平淡、宁静的乡土秋日图景。 画家以极具表现力的笔墨语言营造出丰 富的视觉层次:雄鸡采用没骨画法,颈部羽毛以干笔散锋扫出蓬松质 感,尾羽则以焦墨枯笔写出劲健 线条;篱笆以金石篆刻般的古拙 线条勾勒;菊叶的墨色中兼有浓 淡,叶筋简易勾勒;柳叶提笔带 转,笔意散漫而不失法度。
清 李鱓 花鸟十二开之二 25.8cm×40.7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花瓣 带赭色,叶片以石青敷色,配以 雄鸡朱冠墨羽的强烈对比,使画 面沉稳明快。画面在构图与留白 上颇具巧思,雄鸡与垂挂的柳树 形成动态平衡,中间斜向穿插的 竹篱既分割空间又引导视线。作 品将“篱菊”的隐逸意象与“雄 鸡”的豪迈气概完美融合,在写 意奔放中见精微,于质朴自然中 显匠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ongGuoMeiShuGuanCangLiZuoPinShangXi_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