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隶意、(章)草韵尚存的结构特征
结构,古称“结体”,又谓之“结 字”,是单字点画之间的搭配方法。结构 特征亦是书法艺术语言中的重要一项,同 样能表现书法意味和精神。钟繇小楷的结 构有其独特之处,保留了大量的隶书及章 草的造型和韵味。
1隶意犹存
汉魏以降,书虽不同,大抵皆有分 隶余风,故其体质高古,及至二王,始复 大变。(袁裒《评书》) 汉魏之际的隶书是官方通行书体。 世传钟繇善写铭石之书,即隶书,具有深 厚的功底,这就使得其楷书必然受到隶书 的影响。事实上我们今天看到的钟繇小楷 也正是如此,虽然横平竖直、撇捺分张、 蚕头燕尾的隶书特征在钟繇小楷中已不十 分显著,但还是有许多方面与其后成熟的 楷书区别明显: 首先是结体扁平。横长竖短是典型 的隶书体式,楷书则反之,钟书在这一点 上是近隶远楷。如图:
其次是笔势横张。某些楷书中回锋 收敛的笔画如点画在钟书中亦翻挑出锋, 如“必”“能”“县”等字。
再有,钟书中有个别笔画和部首仍 然保留了隶书写法。如“示”“行”字横 的出锋,“事”“守”等字的钩画平出, “先”字末画的波挑,“德”字双人旁的 写法等等。
此外,钟繇小楷中有许多字虽为标 准楷书,但若与相同的隶字放在一起,总 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2.章草遗韵
汉代,伴随隶书一起在这一时期分 化出来的还有章草。作为“隶之捷也” 的章草逐渐兴起,它与隶书的关系十分密 切。不同的是,因为要达到“捷”的目 的,章草更具有随意性,出现了笔画的简 省与映带。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人们 实用书写的发展进步。然而也正是这个原 因,在迅速崛起的今草和行书面前,章草 的生命很快终结。实用性的丧失使其成了 一种纯艺术书体,也随之成为“古体”的 代表。孙过庭《书谱》云:“篆贵婉而 通,隶欲精而密,章务简而便,草贵流而 畅。”“简便流畅”是章草最基本的、也 是最重要的审美要素。分析钟繇小楷,我 们不难发现其中“简而便、流而畅”的章 草痕迹。而进一步考察汉魏以来直至两晋 的章草遗迹,钟繇小楷中所蕴含的章草遗 韵更加显露无遗。 刘熙载《艺概》中说:“正书法多 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正书居静以治 动,草书居动以治静。”楷书和草书不 同的审美意象在钟繇笔下却得到了和谐 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