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画中画中的人文意趣与文化传承
“画中画”作为古代画家的创造性实践,通过对屏风、扇子、 镜子等日常器物的艺术化转译,重构了画面的空间层次与意义维 度。其在作品中承担多重功能:既服务于主体叙事的完整性,又以 “点睛之笔”深化人物塑造与空间营造;既为观者提供解读线索, 亦成为画家传递情感与思想的视觉修辞。
尽管不同形式的“画中 画”因应主体需求呈现差异化的艺术表现,但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 独特的视觉机制,从物理感知与心理体验双重层面重塑观者的审美 认知。 更深层次上,“画中画”是人文精神与文化基因的载体。它通 过内层画面的题材选择(如山水、花鸟)、符号编码(如鸳鸯、镜 鉴)或情节暗示(如婴戏、梳妆),将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与审美 理想融入方寸之间。
这种形式创新绝非单纯的技法实验,而是文化 传承的活性通道—它将古代社会的哲学思辨(如虚实之辩)、生 活美学(如闺阁雅趣)及伦理诉求(如女德训诫)熔铸为可感知的 视觉经验,使观者在审美活动中完成对文化根脉的体认与承接。
结语
作为“虚实相生”美学的空间实践,“画中画”通过屏风 的“隔”与“连”、镜子的“显”与“隐”、扇面的“收”与 “放”,在有限画幅中开辟无限意蕴,最终指向文人“物我交融” 的宇宙观照。当全球化浪潮冲击文化边界,重审这一古老传统,恰 是为当代艺术创新寻根—真正的创造力,永远深植于对文化基因 的创造性转化之中。那些穿越千年的屏间山水、镜中容颜、扇上清 风,依然在提醒我们:最深邃的创新往往始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 敬畏。
参考文献
[1]巫鸿.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M]. 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24:359.
[2]戴冲冲. 超越视觉: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画中画[D]. 青岛:青岛科技 大学,2015:6.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zhzgcthhdyykjyrwyq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