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元代墨竹画家顾安浅析 ——兼谈其生平与交游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25-09-04 11:08770
二、顾安的交游值得一提的是顾安的交游情况。根 据作者搜集到的资料,与顾安有交游关系 的人物多出现在其画作的题跋以及一些当 时人的文集、诗集著作中。根据这些有限 的资料,作者简要地将与顾安有关的人物 分为五种情况,分别为题画人、藏画人、 受画人、合作者、赠诗或作序的人。由于 大部分与顾安有关的元代人物出现在顾安 画作的题跋以及元代文集的题画诗中...

二、顾安的交游

值得一提的是顾安的交游情况。根 据作者搜集到的资料,与顾安有交游关系 的人物多出现在其画作的题跋以及一些当 时人的文集、诗集著作中。根据这些有限 的资料,作者简要地将与顾安有关的人物 分为五种情况,分别为题画人、藏画人、 受画人、合作者、赠诗或作序的人。由于 大部分与顾安有关的元代人物出现在顾安 画作的题跋以及元代文集的题画诗中,故 题画人、藏画人,有的时候包括受画人之 间的界限是有些模糊的。在这些资料中与 顾安有题画关系的元人有郑元祐、王谦、 张绅、道衍、屈生、企轩、倪瓒、杨维 桢、张雨、韩奕、黄镇成、李士瞻、莫士 安等人。 

故宫博物院藏顾安《风雨竹图》上 有郑元祐和王谦的题跋。郑元祐为元代 著名文人,活动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 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292—1364)间。他 早年居钱塘(今杭州),元泰年间迁居平 江(今苏州),后在吴中地区活动四十余年。郑元祐在吴中地区文人间有极高的声 望,世称“遂昌先生”。

郑元祐不仅在顾 安的《风雨竹图》上有题诗,还在其《侨 吴集》中有《送顾定之》《顾定之墨竹》 和《顾定之竹》三首诗作,可见郑元祐还 曾为顾安其他的墨竹画作题诗。此外郑元 祐还曾为顾安作序,《侨吴集》卷八收录 有一篇《送顾定之序》。这篇序用简短优 美的文辞对顾安的风采和才华给出了赞 誉,可见两人有着颇深的交谊。元代史料 中名为王谦的元人有六人,其中与书画相 关者仅有一人。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 记:“王谦,字牧之,号冰壶道人,以儒 士隆平侯聘为西席,善书,作为梅花清 奇可爱,实天吉之师也。

子应奇作梅得家 传。”杨维桢在其《东维子集》卷二十六 中收录有一篇《青门处士墓铭》,其中记 载:“男六人女三人其孤本仁持,其友王 谦状来铭。予在杭时识其人遂为铭。”此 王谦是否为冰壶道人作者难以考证,亦录 于此。 张绅为元末书法家,他的题跋出现 在多幅顾安的画作中,如故宫博物院藏 《幽篁秀石图》(图3)、山西博物馆藏 《风竹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古木竹石图》(图4)等。钱谦益《列朝诗集小 传》记载为:“张绅,字仲绅,一字士 行,济南人。有才略,不琐琐于世事,慷 慨激烈,词辩纵横,终日叠不休,能篆 书,诗文不经意而自成一家,盖北方豪杰 之士也。为本朝浙江布政使而殁。”[16] 在元代的史料中,关于顾安的信息 最重要的是两篇序。

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郑 元祐所作的《送顾定之序》,另外一篇则 是朱德润所作的《送顾定之如京师序》。 郑元祐的《送顾定之序》主要从顾安的 行止、画竹之心赞誉顾安的品格。朱德润 的《送顾定之如京师序》则以记事为主要 内容。这篇序由于记事丰富且部分事件有 时间记录,因此是考察顾安生平活动的主 要史料。除了这篇赠别序外,据朱德润的 《存复斋文集》记载,至正九年(1349) 春,朱德润与顾安、潘子仪等同游苏州灵 岩、天平山。朱德润在《送顾定之如京师 序》中言顾安在吴地时“日与仆相从于翰 墨之间”[17]。可见顾安与朱德润有比较 深厚的情谊。 

在顾安的交游人物中倪瓒是知名度 最高的一个,但是倪瓒的生年晚于顾安 许多,故两人交谊的时间可能并不长。倪瓒的《清閟阁遗稿》中有《赠顾定之》和 《题顾定之为周正道写筼筜图》两首诗。 《赠顾定之》在后世的著录中多被引用。 此诗中“阿翁七十仍逾四,与我同心生并 世”之语,表达了倪瓒对于顾安这位长者 有着一种君虽生我早,但我与君同心的知 己之心。 

有些人物的题跋仅在一幅作品上出 现一次,如屈生与企轩的题跋出现在辛 辛那提艺术博物馆所藏的《晚节图》(图 5)中。此幅画作的题跋主要出现在画面 的上端和左侧。其中画幅的右上角题“晚 节”二字,画面左侧有“定之”落款及 “顾安”“定之父”两方朱文印。从题 跋的笔法来看应均为作者自题。在“晚 节”二字左侧是名为屈生者的题跋。其 跋文云:“海内传闻顾定之,生平画竹 最清奇。

披图记得湘江夜,翠影参差月下 时。屈生。”题文下方有一白文印,文字 漫漶,仅可识“山人”二字。作者检索元 以后的史籍,其中有关“屈生”一词者, 多指屈原,并未发现作为书画界人士的元 代人物屈生。不过从题跋的内容来看,屈 生对于顾安的墨竹画作不仅有题画诗中常 见的赞美,而且对顾安及其墨竹绘画有一定的认知,故作者认为此屈生与顾安可能 有一些交集。企轩的题跋在屈生题跋的左 侧,且字体比屈生的题跋要小。按照古时 题跋画作的规矩,企轩的题跋应是在屈生 之后。企轩的题诗云:“我慕此君久,飘 条在远林。饱经秋夜雨,独抱岁寒心。

讲 席连朝霭,书愈起夕阴。披图幸相对,终 日净烦襟。企轩。”其下钤“赵子述印” 白文印。作者在元明清时期的史籍中并未 发现名赵子述、字企轩的元代人物。但从 题诗的内容来看,诗文主要表达了对竹的 特性隐喻的人格的赞誉,并未涉及与作画 者顾安有关的评价。故可以推测赵子述与 顾安并不熟悉,这则题跋可能是诞生于某 个赵子述参与的赏画活动中。 同此情况的还有道衍,他的题跋出 现于山西博物馆藏顾安《风竹图》,其 上还有张绅的题跋。根据作者检索到的史 料可知,道衍为僧人,活动于元末明初。 元代仇远的《金渊集》和张雨的《贞居诗 集》中均有收录道衍僧人的跋文。

朱谋垔 的《书史会要》中记:“姚广孝,字独 暗,长洲人,释名道衍,永乐中以功授太 子少师,钦赐今名,赠荣国公,谥公靖。 书法古雅,全以筋胜,亦能诗。”道衍虽是出生于元代的人物,但其活动主要在明 初,明显晚于顾安的活动时间。故此题跋 应是在顾安故去后道衍观其画所题。 另一类关于顾安的题诗仅存于元代 文人的文集中,如张雨、韩奕、黄镇成、 李士瞻等人。元人韩奕在其《寒山诗人 集》卷九和《续集》卷六中有《顾定之 竹》和《题顾定之竹梢二首》三篇题画 诗。黄镇成在其《秋山集》卷三中有《僧 海中所藏顾定之竹》。

李士瞻的《经济文 集》中载有一首《为鄂省检校陈用方题顾 定之墨作》。根据诗文内容,作者发现除 韩奕外,黄镇成和李士瞻均是在其他收 藏者处观画并作题。张雨为元代著名的文 人、诗人、词曲家与书画家,道家人士。 其人博学多闻,交友广泛,在江南一带文 人中颇有声誉,在诗文、词曲、书法、绘 画方面均有出色的造诣。张雨在其著作《贞居诗集》中作有《题顾定之竹石》 《题顾定之竹》两篇诗作,在后世的书画 文献中多被收录。 在顾安现存的画作中,被记载的受 画人有五位。在故宫博物院藏顾安《新篁 图》(图6)中有顾安自题“定之为仲佺 作”。据后世学者研究,仲佺全名申屠 衡,为杨维桢弟子。[18]明代黄暐的《蓬 窗类纪》卷三记:“申屠衡,长洲人,幼 学于杨铁崖维桢,明春秋,肆力古文,号 树屋佣。洪武中草谕蜀诏称旨,授翰林修 撰。”[19]其时顾瑛在昆山的玉山草堂举 办雅集活动,参与的文人雅士众多,次数 频繁,规模宏大。玉山雅集成为元末最重 大的文人雅集活动。杨维桢是玉山草堂雅 集中的人物之一。

顾瑛与顾安同在昆山又 是同宗。故顾安亦有可能多次参加玉山草 堂雅集,在雅集上结识杨维桢、申屠衡等文人,其画作也在雅集上被观赏、题跋。 故宫博物院藏的《幽篁秀石图》, 其上有张绅的题跋云:“三十六竽吹紫 烟,云中播盖满诸天。白鸾翠凤驮经至, 个个飞来宝座前。翡翠林间拾凤□,竺书 繙徧□龙韬。见□生满盘陀□,总是江南 金错刀。

云门居士张绅奉为悦堂大禅师 题顾定之画竹。”题跋末尾所言“为悦 堂大禅师题顾定之画竹”说明顾安所画 的这幅墨竹的受画人应是悦堂大禅师。 据《元画全集》中所记,悦堂禅师俗姓 洪,幼年受度于无惠印禅师。[20]《草堂 雅集》卷十六记载悦堂禅师“字悦堂,四 明人。幼悟禅旨,博闻强记,宽厚好士, 王公大人无不折节敬礼。

奉母尤致孝,住 玉峰荐严寺,与余草堂相去无一舍,交往 尤密云”[21]。《草堂雅集》卷二记载杨 维桢“至正戊子春,仆与京兆姚子章、吴 郡顾仲瑛游昆山。明日,悦堂招余诫宾玉 堂。”[22]可见,通过玉山草堂雅集活动 顾安与顾瑛、杨维桢、申屠衡、悦堂禅师 等人均有一些交往。 倪瓒在其《清閟阁遗稿》卷七中有 一首《题顾定之为周正道写筼筜图》。

周 正道原名周南老,字正道,道州人士,其 祖上于南宋时期迁徙到吴地。周南老在元 末时授永丰县教谕,后改当涂县代还。王 世贞的《明名臣琬琰录》卷三十一有《周 正道传》。[23]据元明时期的史料,周正 道除了作为顾安的受画人,还与倪瓒、陈 惟寅、陈升方、高季迪等人交游。 还有两位受画人难以找到详细信 息。有一件私人收藏的顾安《墨竹图》 (图7)其上有顾安自题“劲节弥坚”四 字,左侧有百不居士莫士安的题跋。在画 面左侧有“顾定之为谢子善作”的题跋, 并钤有“安”和“顾定之印”两方白文 印。此幅作品上的题跋与其他顾安的画作 略有不同,作者对此画存疑。

故此画上的 题画人莫士安与受画人谢子善,仅在此作 一陈述。明人王世贞在其《居易录》中收 录了一幅顾安的墨竹,其记载云:“元顾 定之竹,题‘晚节’两字,赠恭道人,明初马治、王达二跋。”[24]这位恭道人显 然也是一位道家人士。作者在史料中仅找 到这一则记载,此为孤例,故这位恭道人 亦被归入信息不详的受画人之列。

 画史上关于顾安合作作画的记载仅 有一幅,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古 木竹石图》,该画被收录于《石渠宝笈》 中。此画由顾安画竹、张绅画枯木、杨维 桢题诗、倪瓒补苍石。据《古木竹石图》 上张绅、倪瓒的题跋可知这幅画最初是由 一位名为玄通的道人持纸求一幅顾安的 墨竹画作。张绅遂与顾安合作了一幅古木 墨竹图。

画成之后,张绅与杨维桢在画上 作题。张绅的题跋记述前情,杨维桢则以 一首七言绝句赞美顾安画竹“如写神”的 才华。入明后,此画已易主。在洪武癸丑 年(1373)倪瓒在雪斋处见到此画,在其 上补画了一块苍石。倪瓒观画时,顾安、 杨维桢已经过世,张绅和补画的倪瓒均垂 垂老矣。此画的创作经历传奇,历经动荡 流转,然画中墨竹清丽,古木萧然,苍石 嶙峋相映成趣,成就了一场跨越时空的 雅事。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dmzhjgaqxjtqspyjy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