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作者这一系列 作品又不局限于对自然风貌的描 绘,而是将这些自然特征有效地 转换为笔墨,并从元代王蒙的牛 毛皴和倪躜的折带皴中吸取有益 的养分,以简约、枯淡、静逸的 皴法表现黄土的质感a设色也以淡褚为主,塬梁沟坡上的庄稼只是略施草绿。画面的重墨只运用在稀疏的杨树的表现上,那纵向的杨树与横向的沟梁组成了有意味的交错。
张英才 山水 2014年
相对于《赵家沟写生系列》 的简枯淡逸,《湘西写生系列》 则显得润泽华滋。在《湘西写生 系列》作品中,覆盖着茂林嘉木 的凤凰山与掩映其中的黛瓦木楼 所呈现出的曲幽与丰泽的自然特 征。与这种自然感受相对应,作 者选择了元代吴镇表现夏季太湖 而创造的朴茂、温润、华滋的笔 墨皴法,以树点、苔点和披麻敏 为主要语言,强化湘西山川地貌 与温带气候所具有的温润感。 纵横交错的水田与逶迤曲隐的山 乡,既形成构图上的丰富变化, 也孕育了水性韵味的笔墨特征。 在张英才的写生山水中,《湘西 写生系列》只是他强化水晕墨彰 的个案,这种用笔使墨的特征也 表现在《青州写生系列》和《白 羊沟写生系列》中,所区别的是 《湘西写生系列》着眼于特写式 构图,而《青州写生系列》和 《白羊沟写生系列》则凸显全景 式构图。这种构图的差异,在某 种程度上也揭示出这种不同地域 给予作者不尽相同的感受。而即 使在《青州写生系列》和《白羊 沟写生系列》全景式构图中,作 者也不是效仿古体,而是注重山东的青州和京郊的白羊沟在山形地貌上的区别,并通过笔墨简 化对象,拉开和自然形貌的距离。譬如,《白羊沟写生系列》 往往采取上虚下实的处理方式,将重墨、浓墨聚集于下端烟雾 升腾中的树木点画,以此将大体量的山石推远。而那几簇重 墨、浓墨则完全以苔点用笔写出,显得苍茫厚重、凝神聚气。
张英才 山水 2014年
总体而言,张英才的山水画既因注重写生以及注重对于真实感受的表达而没有囿于传统的笔墨游戏,也因尊重传统、 努力提高笔墨修养而能够将普通的写生之作升华为中国画的作 品。他的画没有那种迂腐的程式化,作品的面貌和气质有时反而显得“生”和“拙”,这种“生”和“拙”正是他消化自然与处理笔墨必要的反刍过程。不定型性,也正是他在自然造化的体认中不断寻求自我的外在表现。张英才长期在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和展览部从事编辑与展览策划组织工作。站在当代画坛的高度审读作品,既是对他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他胜任这项工作必备的学术素养。对中国画而言,写生感受只是 跳出传统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则取决于眼界、修养和品 味。中国画从根本上而言,就不是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美 学,尤其是山水画的寄寓抒怀、笔墨的精神品格,都决定了这 种艺术种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视觉造型艺术。
从这个角度看,笔者坚信,张英才的山水画起点不同流 俗,眼界、学养与品味也都决定了他的“写生”能够跳出一般 意义上的写生习作。正像对于他的“熟悉”与“熟知”反而因 读到他的严肃的艺术作品时而感到某种陌生和震惊一样,笔 者也寄希望于作者能够给熟悉与熟知他的友好同仁以艺术创作上的不断的“陌生”和“震惊”,寄希望于作者能够在更深入地研究传统与感受自然中,凸显“自我”的个性面貌与风格语 式,以期在当代山水画领域有更大的突破与创造。
更多书画专业好文,或者想了解更多的书画家,请继续关注:书画艺术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ou-sheng-you-zhuo-zhang-ying-cai-shan-shui-hua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