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巧渡金沙江》探析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25-08-12 21:518290
摘 要:巧渡金沙江是长征史上极具特色的一役,具有重要 战略意义,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革命历史题材。中国国家博 物馆历史上曾多次组织有关这一题材的创作,目前收藏有 三幅《巧渡金沙江》作品,分别是张漾兮1951年创作的油画 《巧渡金沙江》、宗其香1959年创作的国画《巧渡金沙江》 以及袁吉中1961年创作的版画《巧渡金沙江》。这三件作品 诞生于不同的创...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三、承继中创新——宗其香《巧渡金沙江》

(一)筹建新馆,献礼国庆十周年。 1958年8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工作会议上,决 定在天安门广场新建博物馆场馆,以迎接国庆10周年。1958 年9月10日,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在呈报《中央革命博物馆 关于建馆的初步意见》时提出,要在1959年“十一”前布置 出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社会主义 建国十周年成就”三部分陈列,献礼国庆10周年。 以此为契机,中央革命博物馆第二次组织大规模革命历 史题材美术创作。而根据1958年11月新制订的《中国历史博 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绘画创作项目》,中央 革命博物馆负责其中103件美术作品的创作(包括油画48件、 国画49件、版画6件)。此次创作项目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负责 总体执行,美协向全国美术工作者布置落实创作任务,具体 分配为:中央美术学院由董希文(油画)、宗其香(国画) 和李桦(版画)负责组织,北京画院由崔子范负责组织,艺 师(即北京师范学院)由赵域负责组织,人民美术出版社 由沃渣负责组织,荣宝斋由冯忠军负责组织,中央工艺美术 学院由陈叔亮负责组织。创作时间安排为:1959年1月初与1 月中两次审查初稿,2月中与2月底分两次审查定稿,6月底 完成全部创作。在此次组织创作中,宗其香不仅负责自身的 创作,还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创作组组织者之一。宗其香的 《巧渡金沙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的。 

(二)传统的开拓,丰富的光感。 宗其香在油画、中国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 就:在20世纪50年代致力于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创作了《淮 海战役史画》组画、《不朽的英雄杨根思》等油画,油画 《强渡大渡河》在1957年8月1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三十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中获奖,是革命历史题材的优秀 代表作。宗其香作为中国画改革派的一面旗手,他从传统中 来而又融会中西,开拓性地用西方绘画的光影法来变革中国 山水画,遵循其师徐悲鸿“以浑和生动逸雅之神韵,而构成 造化”的主张,注重写生,重视对生活中景物的观照与感 悟,强调意境的营造和气韵的把握,尤其是创造性地发展了 中国夜景山水画对于物象光景的表现,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 空间,丰富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成为当代中国画不可或缺 的一页。

自1956年起,宗其香远赴云南、贵州、四川写生数月, 行程万里,创作了《长江三峡龙舟竞渡》、云南风情画系列 等作品。 宗其香的《巧渡金沙江》一画别具特色,虽然同样是 对战争场面的描画,但强调的不是战争的紧张急迫和环境艰 险,而是千军万马的磅礴气势和指挥若定的从容,甚至还有 军民友爱的和谐,作者并未拘泥于对对象的刻板描绘,而是 透露出一种松弛感和乐观感。该画描绘细致雅丽,色彩清润 明媚,营造出一种现代形式的山水人物画表达方式。 从画面构成上看,从左边约五分之二处到右下角连一条 线,可以大致分成两大板块,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巧渡金沙江》探析 巧渡金沙江 张漾兮 宗其香 第1张

袁吉中 版画 巧渡金沙江 纸本 70cm×99cm 1961年

右上部 分是较为纯粹的山水,形成一种纵深的空间感:以金沙江流 经分成隔江而望的两侧山体,左侧层峦叠嶂呈S型布局,右 侧山体结构相对直观,峰顶及两山之间云气弥漫,营造出天 光云影、水云天相接的效果,同时又有留白效应。左下部分 是以实景为主,山体坚实,人物众多而且集中,强调了我军 的整肃强大。人物大体上分为三个序列:由远及近、数量最 为集中的队伍分布在蜿蜒的山路上,有的扛枪行进,有的挑 担,而队伍最前方的战士已在江边整装待发,甚至还有一小 支直接延伸到左岸山体的最右端,站立江边指点观望或坐在 大石上远望对岸;画面左部偏下的一个三角形空间内有三小 组人物,三角形顶端一组正在书写宣传标语,右下角的几个 战士正牵着一匹马,从马背上解下物资以便渡江,其身后还 有两匹骏马,由一名侧身背立的战士牵着,需要关注的是, 这两匹马体格矫健饱满,动态蓬勃昂扬,可以显现出其师徐 悲鸿的影响;左下角的士兵则有的提桶,有的饮水,还有一 名战士正接过一位少数民族年轻女性递来的水杯,充分体现 了军民一家的团结齐心;画面上最突出且距离观者最近的三 位主体人物立于大石上一字排开,其中最左侧的一位双手背 于身后,一脚踏在凸起的石头上,动作紧张中又有松弛,中 间一位身形高大的军官似是指挥者,一手叉腰一手握着挂在 颈上的望远镜作沉思状,体现出一种大无畏的气度,另外一 位小兵正低头从挎包里取着什么东西……两大板块之间一虚 一实,一淡一浓,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效果。

此外,还值得 注意的是,江面上比较明显地可以看到五条小船,有的刚下 水有的即将抵岸,位置安排富于节奏感;右侧山体的山脚下 还有一支已经上岸、再次迈上新征程的队伍。 从色彩上看,大块面的青绿设色,本身就给人一种明丽 之感,而大量赭石和浓墨、淡墨的加入又使画面的色彩感更 加沉稳,相互之间呈现出色彩相调和的韵致。 

画面中山石的画法采取比较传统的中国画的勾勒皴染, 显示出作者高超的绘画技艺和坚实的绘画功底,而水面和云 气等的塑造方式体现了对于传统山水的创新,虽是阴霾遮 空,山间云气缭绕,但又透露出丰富的层次和强烈的光感, 既预示着穿越迷茫之后的光明和希望,又表达了前途虽难但 必胜的坚定信念和美好向往。

其笔墨有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和 意趣,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雅致中又有酣畅,细腻而不失 大度,如《石涛画语录》所言,能够“从于心”故得“动之 以旋,润之以转,居之以旷,出如截,入如揭,能圆能方, 能直能曲,能上能下,左右均齐,凸凹突兀,断截横斜,如水之就下,如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发强也。用无不神而 法无不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 

四、探索中铿锵——袁吉中《巧渡金沙江》

(一)陈列修改,美术创作调整。 1960年“十一”之后,中央要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暂停原陈列计划中的社会主义阶段部分,先集中力量搞好旧 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两部分,争取在1961年中国共产党成 立40周年之际公开展出。 根据中央的指示,中国革命博物馆数度制订并修改美 术作品目录,最后计划继续组织创作和修改共计48件美术作 品,其中版画《抢渡金沙江》分配给重庆地区的四川美院版 画系负责,而版画系将这个创作任务交给了当时仅大二学生 的袁吉中。经过三次较大修改,1961年4月21日,陈列基本准 备就绪,袁吉中的版画《巧渡金沙江》即在其中。作品问世 后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还由四川人民出版社缩 印并以单页形式公开发行。 

(二)情怀满溢,完成创作。 刚接到任务时,袁吉中在对相关历史的把握上进行了 诸多准备。一方面,通过阅读长征亲历者的回忆录《红旗 飘飘》,袁吉中了解了长征的光辉历史并激发了创作灵感。 另一方面,在版画家江敉带领下,袁吉中与江碧波前往金沙 江、泸定桥一带采风写生。这期间他们每天在金沙江边徒 步,观察江岸的自然环境,并在周边农村询问当年战争的情 况。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ggjbwgcqdjsjtx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