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巧渡金沙江》探析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25-08-12 21:518280
摘 要:巧渡金沙江是长征史上极具特色的一役,具有重要 战略意义,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革命历史题材。中国国家博 物馆历史上曾多次组织有关这一题材的创作,目前收藏有 三幅《巧渡金沙江》作品,分别是张漾兮1951年创作的油画 《巧渡金沙江》、宗其香1959年创作的国画《巧渡金沙江》 以及袁吉中1961年创作的版画《巧渡金沙江》。这三件作品 诞生于不同的创...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为了更深切地获得对“巧渡金沙江”的感触,他们还在 汛期初至之时亲身体验横渡江水,几乎遇险。 袁吉中的《巧渡金沙江》是一幅套色木刻版画作品,画 面选取了红军战士们看到对岸燃起火光、即将渡江的瞬间, 展现了静中有动、引而未发的冲突感。作品采用之字形构图 将人物分为三组:远景是一艘满载战士的小船,船头一人正 遥指着对岸,后面的战士扛着红旗,显示出战斗前紧张的情 势,第二组是画面最高点的几位将士,其中最前方的军人 叉腿站立,表情凝重,金沙江畔的疾风劲浪反衬出他的从容 不迫;第三组是前景人物,船上战士有的紧握武器,有的背 着弹药,虽姿势各异,但皆全神贯注地关注对岸的动态。

画 面右上方,对岸已经燃起作为渡江信号的火光,而江面上映 照的几处火光,以及最前方战士被映红的脸庞都与之形成对 应,增强了画面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经过了精心设计,从动作、服饰、表 情、道具都丰富而真实,而水浪、木纹等的刻画流转生动, 展现出富有装饰性的肌理,使得作品蕴含着一种朴茂的审美 趣味,流淌着深厚的革命情怀。 

五、余论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这三件《巧渡金沙江》,可以说是异 彩纷呈,关联着国博历史上组织的三次大规模主题创作。三 件作品诞生于不同的创作背景之中,依托不同的创作材质和 创作手法,充分发挥了各个创作领域的艺术特色,因而都成 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较为经典的作品。创作者按照各自 对主题的理解,运用各自的艺术语言展现不同艺术风格,其形式的处理各有千秋,表现的重点各有侧重,造就了同一题 材的不同经典。

所以说,相同的创作题材不仅没有限制创作 者艺术独创性的发挥,反而形成了主题表达的多样性。 从这些作品诞生的历程可以看出,尽管这些作品都是为 了特定的展览创作,创作题材的选择以展览陈列的主体思路 作为依据,甚至有时还会对作品提出“主题思想”“画面表 现”诸多的限制和要求,而且创作任务属于临时性的且时间 非常有限,但作者最大程度地遵循艺术本身的创作规律,在 尊重历史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在艺术创作中融入创作者对 历史的主观理解与感受,通过创作者的艺术技艺、构思,灌 注其对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人民的真挚情感,因而在作品 中凝结着巨大的精神力量,成为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灵 魂。

这三幅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革命 史,既折射出在艰苦战斗中领导人指挥若定的慷慨从容,也 映照了无数英雄先烈前赴后继的牺牲奉献,为我们唱响一曲 恢宏壮丽的中华民族精神史诗,更唤起了观者对革命精神的 继承发扬。通过这些经典美术作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我们当以更加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去自觉树立强 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好地继承革命和时代的崇高精 神,让革命的优良传统犹如火种生生不息,更为我们的现实 生活注入强大的精神能量,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坚定地维护和平、坚持正义和守护传承人类文明,共同开创美好 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59.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册(1934-1935)[M].北京:中共中 央党校出版社,1991:499-501.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ggjbwgcqdjsjtx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