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吴冠中及其绘画艺术(下) 张荣国在《解读吴冠中现象》一文中写道:“他是20世纪一位特立独行的画家,是一个新艺术道路的开辟者。创新是其艺术创作的核心。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经营布局与西方绘画的平面构成熔为一炉,以单纯、强烈的节奏和韵律为大自然... 书画广角 2017-07-30 18:28 0 3056
对孙过庭“五乖五合”论断的质疑 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专著《书谱》中这样写道:“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凋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 书画广角 2017-07-30 17:34 0 6358
文人画中国画的评判标准 “中国画”概念的正式提出与“西学东渐”的历史文化背景直接相关,就像“国学”虽然存在了数千年,但特地提出这一概念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的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急需一种示别、示异的称呼... 书画广角 2017-07-30 17:03 0 2237
古今中外话批评 熟悉美术史的人都知道,谢赫“六法”历来被引为中国画的评判标准。“五四”以来,这个标准有所动摇,尽管表面上画家们还是承认这个标准。事实上,中国绘画史中除了“六法”之外,还有另外一套评价体系,即“神品”、“逸品”、... 书画广角 2017-07-30 16:53 0 2222
画作的好坏与名气有关吗? 由于体制原因,人们已经习惯以画家头衔和身份的高下来衡量其作品和言论水平的高低。人们追逐的是“名人名作”和“名人名言”。“人微”者,即使说得再有道理,也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当然,就更不会被当做一个观点予以重视... 书画广角 2017-07-30 16:41 0 2170
“匠”与“家”的距离 古时,那些聚集于佛寺道观、书肆印局周边,以抄书、抄经为业,借以养家糊口的人,是谓书匠,或曰书工。在这群人眼中,笔下的一点一画、一行一页,一部典籍、一轴经卷,无一不是沉甸甸的铜板、白花花的碎银由少到多的集大成。他... 书画广角 2017-07-30 15:58 0 2148
解读《清明上河图》中的布局密码 自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本《清明上河图》被发现以来,有众多谜团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其中一个谜团就是这件《清明上河图》是残缺的还是完整的。这也是学术界一直争论的焦点。如今,《清明上河图》“残缺说”已被国内... 书画广角 2017-07-30 15:38 0 3528
欧阳询“命运”探微 作为“初唐四家”之首的欧阳询在当今书坛的声誉毋庸置疑,但他在当时书坛的地位却并不是这样。 据《旧唐书》记载,虞世南死后,太宗叹曰:“吾无与论书者矣!魏郑公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值得注意的是,欧阳询与虞... 书画广角 2017-07-30 15:25 0 2924
关于当代画坛的思考 在当代画坛,有相当一部分人争名夺利、自视清高,真正能静下心来创作的人很少。这如同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车水马龙、霓虹闪烁、香车美女、洋楼别墅……到处都弥漫着诱惑的气息。面对这一切,很多人的内心变得浮躁起来... 书画广角 2017-07-30 15:20 0 2155
繁与简,简而妙 繁与简,是艺术创作的两种审美取向。繁缛铺张,辞藻华赡,下笔便能妙语连珠,从另一方面彰显出创作者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广博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艺术体验的积淀是不行的。 但从书法语言的表达上... 书画广角 2017-07-30 15:13 0 3470
小议指画艺术 20世纪80年代初,南京夫子庙翰墨轩画廊前有人当街表演指头画。只见他一手蘸墨、一手蘸色,左右开弓,在宣纸上用指头作画。围观的人很多,内行的看门道儿,外行的看热闹儿。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目睹指头画创作的情景。时过境迁... 书画广角 2017-07-30 15:04 0 1793
从唐太宗书法看《神龙兰亭》的真伪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尤其是喜欢《兰亭序》都到了痴狂的地步。他利用皇帝的权力,不惜金帛,在朝野内外大肆搜购王羲之书法,共获三千六百多张,用高级材料装成了一百五十多卷。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找到《兰... 书画广角 2017-07-30 15:00 0 2557
“名家”为何成“冤家” 心理学中有一个“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一般人大多会做两种选择中的一种:要么把鸟笼扔掉,要么买一只鸟回来放在笼子里,反正鸟和笼必须同时存在。这揭示了人在很多时候是惯性思维在起作用。书法圈... 书画广角 2017-07-30 14:56 0 1697
给“反名家”现象一个理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名家之所以为名家,一定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否则无以成名家:横向说名家,往往是流派的代表;纵向说名家,在其所代表的流派中,也会或多或少有别于流派的传统。相对于本流派内外持有相同价值取向... 书画广角 2017-07-30 14:51 0 1476
书法界的“反名家”现象 在去年年底的一场慈善拍卖会上,赵本山的书法作品《龙腾凤舞》以92万元的竞拍价成交。很多书法界人士都不以为然,甚至有人批评其炒作、作秀、糟蹋书法艺术等。赵本山的第一身份是演员,书法上算是明星书家,是比较特殊的名家... 书画广角 2017-07-30 14:42 0 1637
尴尬的书画批评 在我国,做批评是一件很痛苦、很无奈的事情———当然,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批评家得面对很多扭曲道德、扭曲人格、扭曲人性的挑战。不但如此,批评家还要忍受不能吃饱饭、不能吃好饭、不能升官发财的痛苦,... 书画广角 2017-07-30 13:34 0 2003
书法人在新形势下的使命 在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今天,书法家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不管是哪个层面),在注重艺术创作的同时也应注重理论的研究,注重对书法本体的理性思考。从去年开始,联合国确立了世界六种官方语言(英、法、俄、中、西班牙、阿拉伯)... 书画广角 2017-07-30 13:29 0 1676
中国画的创作思想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一段画竹的题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书画广角 2017-07-30 13:16 0 2355
关于书法神采的遐思 一 南朝齐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书法的神采是整体上的章法表征,就如同诗的意境一样,是抽象的感觉或者体验。尽管书法的神采一定是从具... 书画广角 2017-07-30 13:00 0 1820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 背景 3月24日,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书协新闻发言人刘恒介绍了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的整体思路、展区安排、评审方法等情况。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就全国第十届书法篆... 书画广角 2017-07-30 11:42 0 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