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新图式的探索与演化 ——陈少梅与北宗山水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25-09-08 10:27470
三、陈少梅使“北宗”笔墨翻出新意在古代,传世名作多被宫廷收藏, 专供皇族亲贵们把玩观赏,偶散民间的 部分也多被官绅贵胄私藏,秘不示人。因 此,对于研究中国绘画的普通人来说是很 难见到大量绘画真迹的。1912年,中华民 国成立,正式终止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深藏紫禁城中的宝物曾被末代皇帝溥仪多 次盗运。针对文物的存放问题,国民政府 决定...
 

三、陈少梅使“北宗”笔墨翻出新意

在古代,传世名作多被宫廷收藏, 专供皇族亲贵们把玩观赏,偶散民间的 部分也多被官绅贵胄私藏,秘不示人。因 此,对于研究中国绘画的普通人来说是很 难见到大量绘画真迹的。1912年,中华民 国成立,正式终止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深藏紫禁城中的宝物曾被末代皇帝溥仪多 次盗运。

针对文物的存放问题,国民政府 决定效仿西方的博物馆模式,将这些宝物 陈列在公共场所,供全国人民参观。当时 的金城任职内务部,受命筹建古物陈列 所。古物陈列所于1914年1月宣告成立并 对外开放。 能够大量临摹古代绘画真迹是这一 时期画家们的优越条件,陈少梅就是借 私人收藏,临摹起家的,后拜师金城。金 城反对崇南贬北,有复兴北宗艺术的强烈 愿望,主张学习院体写实艺术,尤其是宋 代院画。陈少梅的山水画主要得益于两 宋绘画。金城的艺术思想在当时画坛影 响很大,“一部分画家提倡复古,直摹 宋元,如金城等……于画苑均有相当之 势力”[28]。

金城代表的这一股势力,是 陈少梅复兴北宗艺术的坚实阵营,金城 的艺术思想奠定了陈少梅的艺术方向。金 城主张从临摹传统入手,在教学中为学生 提供临摹故宫及古物陈列所的传世名作的 机会,开办了中国古代绘画学习班等。所 以,这一时期金城、陈少梅等人所继承的 传统,是不可等同于清中晚期所继承的传 统的。加之珂罗版影印技术的出现、学术 风气的活跃等等,优越的环境中产生了一 批有北宗风格倾向的画家,如陈少梅、刘 子久、惠孝同、吴镜汀、胡佩衡、秦仲 文、祁昆、溥心畬等。 陈少梅是这些画家中较为突出的一 位。

金城曾说:“我一生教授弟子甚多, 他是最小的,却是我最得意的,将来也 会超过我。”[29]他一生牢记金城的遗 愿:“尝叹北宗日就衰落,思欲振马夏之 绪。”他1931年主持湖社天津分会,1937 年成立陈少梅画社,1947年组织筹建私立 文华美术学校,1949年后,负责天津成立 的美术工厂,筹建天津美术学校等,延续 了中国画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也从师徒 传授逐渐增加了新式美术教育的机制,为 中国美术教育做出有益实践。尽管当时西 画教育模式对中国美术产生巨大影响,但 东西方不同的艺术传统决定了不同的艺术教育方式。

中国传统的绘画教育一向注重 师徒传承和对历代经典的继承研习,进而 师法造化、中得心源,而后自成一家,最 终实现艺术家个性化的表达和创新。“师 传统—师造化—得心源”,这既是传统艺 术家成长的基本路径,亦是陈少梅的艺术 成长之路,从中可窥见本民族传统艺术教 育中一贯沿袭的方法与规律。 

陈少梅运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其 短暂的一生中培养了众多具有北宗倾向 的美术人才。从他学画者先后达百余人, 成绩卓著者有王叔晖、刘继卣、黄士俊、 孙天牧、关雁修、刘继良、王宝铭、冯忠 莲、吴咏香、邵芳等人。在陈少梅的努力 下,沉寂已久的北宗艺术如星星之火呈现 出足可燎原之势。 

陈少梅的艺途选择是正确的,是顺 应天时地利的,他在卫护传统中并不保 守,在继承传统中取舍有度,同时看到了 艺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大趋势。所谓传 统,并不是保守的、一成不变的,无论在 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传统都在不断演 变、更新,是顺应彼时时代潮流的一个 “活的传统”。 

清朝虽然灭亡了,但传统中的意识 形态和士人的精神尚存,南宗一脉仍有 广大的受众群体。中国绘画是天人合一的 表现艺术,受到儒释道各种思想的影响, 受到书法、诗歌、篆刻,甚至是舞蹈、戏 曲等多方面艺术的影响,是一门综合性的 艺术。认识到这一点的陈少梅在承继、发 展中国的写实主义——长期被文人画家批 判和鄙薄的北宗院体绘画的同时融入写意 性。他认为中国画的发展不应该被写实主 义所局限。这也正如秦仲文所言:“我们 的国画创作不可能也决不应当被限制在 ‘如实反映现实’之内。”[30]陈少梅坚 信中国传统的笔墨永远不会成为过去式, 他始终在中国传统内部进行艺术革新。 

金城主张南北融合,认为“士大夫 之画,雅则雅矣,终有难工之嫌。画史 之画,工则工矣,未免近俗之弊。补偏求 全,有士气而兼具作家之工,规矩法度,无一不备,淡远清逸,情景显豁,生气有 不尽而自尽矣”[31]。陈少梅受其影响, 融南北之长,在北宗的艺术语言中注入南 宗之韵,画面追求“有士气而兼具作家之 工”。

他打破了宋以来院体画与文人画长 期并列的两种绘画形态系统的界域,打破 了自明代分宗以来南宗与北宗长期对峙的 局面,打破了水墨画至上对青绿色彩发展 的局限。陈少梅的这种艺术融合,是打破 重组后呈现出的中国传统艺术的新貌。他 在运用传统的北宗图式表现新题材方面取 得了突出的成绩,成为在中国传统内部革 新的成功典范。 

陈少梅秉承金城遗志,他已经意识 到“应时事之要求,谋美术之提倡”是 当时中国美术界的大势所趋。因此陈少梅 以传统中国画为根基“沟通世界美术之进 行”,并没有选择“中西合璧”式或“以 西化中”式的中国画革新的道路。其在湖 社的具体运作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 选择。同时这也是金城生前所致力开展的 事业。

之后陈少梅入天津主持湖社天津分 会,正是在天津的这段时间他迎来了艺术的成熟期和高峰期。他在津联络画人传播 画学,延续这种画学风气,以至奠定了20 世纪50年代以后京津一代新国画之基础, 使京津两地画家出现了既有北宗写实技 法、写意作风,又与造化相联系的新风 气。

他本人的作品则发扬北宗写实的优 长,反映当下现实生活,尤以其1949年后 的新作《小姑山》《江南春》等为代表。 陈少梅的绘画题材、创作风格与技 法等,在1949年前后发生了较大转变。总 体而言,其早期作品多运用传统技法表现 传统题材,如《西园雅集图》等。亦有 借古言今之作,如1945年作《踏歌图》和 《早春图》,借宋人笔墨寄寓战后社会和 谐、百姓安居的期望,为胜利而踏歌,体 现了他运用旧有题材和笔墨融入当下生活 的一面。可见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北宗 图式反映现实,为当下服务。他在不断自 我否定中艰难探索,在新中国成立前就使 北宗艺术逐渐站稳脚跟。

新中国成立后,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他逐渐改变自己的 世界观、艺术观、美学观,因为设色工细 的东西最容易被大众接受,于是创作了《浴牛图》等反映农民生活的一系列现实 题材的作品。他打破传统雅俗观,绘制了 多幅连环画,如《湖南老共产党员孔十 爹》,为宣传“新婚姻法”绘制了连环画 《相思树》,绘制年画《采棉图》等。他 为了探索新艺术,走入现实中体验生活, 广游京郊,对景落墨,创作了《丛林远 岭》《燕山春晓》等富有时代气息的作 品。新时期的作品在章法、意境等方面, 较1949年之前有了开拓性的进展。他擅长 采用山水与人物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工谨 细致之风,如《溪山行旅图》,又有疏放 简括之笔,如《望柳》。

最终他以南风北 骨的面貌把雅的格调与内容的通俗完美融 合,使“北宗”笔墨翻出新意,演化成这 个时代的新山水。他成功地把被斥为异端 的北宗改造为为人民服务的、新兴的写实 主义方法,在新中国的美术事业中,在现 实艺术语境表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乃 陈少梅与北宗艺术的价值体现。 

纵观世界绘画,其内容与形式无不 随时代的转变而转变。西方写实主义被认 为是科学的方法,被引入和用以改革中国画。这既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中国历史发 展的必然选择;既是绘画以象形类物,要 发挥存形功能必然要写实的客观现象,也 是中国画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西方写实 主义也确实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重大 影响,力求变革的陈少梅紧紧抓住有利于 北宗发展的大好时机,凭借湖社的国际艺 术交流平台使北宗艺术赢得世界瞩目。艺 术实践中他注重对描绘物象的具体形象特 点的深入刻画,突出借物象传达个人或时 代的思想情感。

他充分利用了北宗艺术的 写实功能,完成中国画反映当下社会现实 和时代风貌的艰巨任务,开辟了与新文化 革新精神相呼应的中国画革新的写实主义 道路。北宗艺术也在陈少梅的笔下翻出新 意,并被赋予新的历史地位和新的前途, 他成功谱写了北宗艺术的新篇。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henShaoMeiYuBeiZongShanShui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