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从陈之佛绘画看工笔花鸟画的时代演进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25-09-06 15:15360
二、深入传统,借古开今,开拓工 笔花鸟画的新境界工笔花鸟画作为传统中国画的重要 组成部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完善过 程。它出现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和五 代,到两宋时期达到顶峰,直到元代文人 画兴盛后,工笔画为士人所不屑,逐渐式 微。进入20世纪后,以吴昌硕为代表的金石写意画享誉画坛,工笔花鸟画有式微之 势。式微到什么地步呢?举一个例子:陈 之...

二、深入传统,借古开今,开拓工 笔花鸟画的新境界

工笔花鸟画作为传统中国画的重要 组成部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完善过 程。它出现于魏晋时期,成熟于唐和五 代,到两宋时期达到顶峰,直到元代文人 画兴盛后,工笔画为士人所不屑,逐渐式 微。进入20世纪后,以吴昌硕为代表的金石写意画享誉画坛,工笔花鸟画有式微之 势。式微到什么地步呢?举一个例子:陈 之佛在上海期间,是上海艺术家结社最频 繁的阶段,社团的活动除了“尚景应节、 消闲联谊、联络感情、交流技艺、探讨画 理、互相唱酬”[3],还有商会和经营的性 质,但是,这些社团鲜见工笔画的“身 影”,包括陈之佛。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从陈之佛绘画看工笔花鸟画的时代演进 第1张

陈之佛 牡丹群蝶 纸本设色 94.6cm×43cm 中国美术馆

1933年,陈之 佛加入南京成立的中国美术会,并在第二 年参加其首展,一举推出10件工笔花鸟画 作品,创造性地将写意画中的泼墨泼彩意 韵,借助水、墨、色的积聚、冲撞、渗化 得以表现,既有恽南田的没骨遗风,又吸 收“二居”之法,画面形成了特殊的笔墨 肌理效果,构成生动自然的意趣,开创了 独具特色的“积水法”[4],未曾想,反响 热烈——要知道,陈之佛对自己这样的作 品是信心有限的,他甚至在题款里未署陈 杰本名,也未用之佛,而是用“雪翁”。 陈之佛在去日本之前,因为制作图 案之需,学过水彩、水粉、素描,在上 海期间,没有师承的陈之佛绘画完全是自 学的,当然,有造型的基础,有科班的经 历,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工笔画相 对简单——精准地临摹传统即可。

陈之佛 深谙“传统就是历经延传而持久存在或一 再出现的东西”[5]的道理,在思想上,他 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和前人技法的学习, 他的作品中自始至终不难看到历代画家作 品的影子,也不难看出对构成中国传统文 化精神的儒、释、道思想都有独到的领 会。

如创作于1936年的《芦雁》(现藏于 江苏省美术馆)就是直接借鉴宋代赵士 雷、元代王渊、明代林良和吕纪,并略 参清代扬州派画家边寿民意境、造型的 临创作品。这件作品特别之处在于:画了 天——用天色的蓝衬托了雪的白——“写 形如真”是留洋画家尝试创作中国画伊始 不可逆的通病,不过,也正是这种“病” 的“蔓延”展开了中国画“中西合璧”改 良的帷幕。[6] 唐代张璪在《绘境》中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张,它体现了 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对观察自然、反映自 然及艺术家主观情思相结合的传统创作理 念。

从陈之佛绘画看工笔花鸟画的时代演进 第2张

陈之佛 樱花小鸟纸本设色 101cm×32.3cm 中国美术馆

陈之佛更是将写生看作工笔花鸟画创 作的必经途径,提倡深入自然、观察自 然、感受自然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观、写、摹、读”四大法则,他说: 观是要求深入生活,观察自然,欣 赏优秀作品;写是写生,练习技巧,掌 握形象,搜集素材;摹是临摹,研究古今 名作的精神理法,吸取其优点,作为自己 的创作借鉴;读是研读文艺作品、技法理 论、古人画论。[7] 

陈之佛的“四字诀”成文较晚,是 他作为师者传授心法的总结,但是,深入 自然,坚持写生,锤炼基本功,不断临摹 学习前人优秀作品,广泛研读艺术理论, 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却是他早年就开始一 直践行的矩矱。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ongChenZhiFoHuiHuaKanGongBiHuaNiaoHua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