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雪景寒林图》款识
在宋代以前,画家在画作上题写名款并不流行,至北宋时期 才逐渐形成风气。此画中隐藏有范宽落款,位于画面近景水边大树 的树干上(图17),以极细笔触书“臣范宽制”四字,须细察方 辨。此款或暗示画作为进献皇帝之作。范宽虽归隐山林,然非与世 隔绝,据文献载其“尝往来雍、洛间”,常往返长安、洛阳,交游文人显贵,故其画作确有入宫可能。
图10 《溪山行旅图》 树木细节局部
图11 《雪景寒林 图》树木细节局部
图12 《雪景寒林图》山石细节局部
然范宽始终未入仕,并非宫廷 画家,落款自称“臣”且后缀“制”字,而“制”字在宋代多用于 宫廷画作或御前进呈的场合,通常表示“奉命制作”,有时也用于 题诗或题跋,而非单纯作画之意。在范宽传世真迹中,如《溪山行 旅图》中并未见有“臣”字题款,也无“制”字落款。因此,“臣 范宽制”这一格式并不符合范宽惯常的署款方式。
图13 《溪山行旅图》山石细节局部
综合考量,此款
识可能为后人伪添,亦可能系范派画家模仿范宽笔意所题。范宽画
派传人如纪真、商训等,虽未臻完善,然皆能“各得一体”。由此
可见,《雪景寒林图》的艺术风格和技法特征虽与范宽关系密切,
但“臣范宽制”款识本身尚不足以作为断定其为范宽真迹的确凿
依据。
结语
从作品风格来看,《雪景寒林图》与画史记载的范宽作品特征 基本相符,同现存范宽真迹《溪山行旅图》等相比,虽属同一流派 笔法,但也存在一定差异。从学术角度而言,书画鉴定的根本目的 和意义,在于为书画的学术研究、流传考订及收藏保护提供可靠依 据与价值支撑。
图14 《雪景寒林图》部分名款
《雪景寒林图》无论整体构图或局部细节,均耐人
寻味且经得起推敲。纵非范宽亲笔,亦属范派精品。画家驾驭宏大
场景时既能精微刻画又不失整体气象,才情丰沛,真正达到了“言
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在中国美术史上亦属罕见。因此,无论
《雪景寒林图》的作者是否为范宽本人,都不应影响其作为一件杰
出绘画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有根. 《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绝非伪作[J]. 天津美术学院 学报,2007(3):65.
图15 朱文方玺“御书之宝”
[2]陈传席. 《雪景寒林图》应是范宽作品[J]. 文物,1985(4):49.
图16 朱文椭圆印“乾隆御 览之宝” 图17 《雪景寒 林图》名款
[3]杨诜. 范宽《雪景寒林图》质疑[J]. 新美术,1989(4):31.
[4]何延喆. 《雪景寒林图》作者再探[J]. 文物,1987(1):70.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FanKuanXueJingHanLinTuTanXiJiQiKaoBian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