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书入印
明清时期,金石碑版的大量出土,为印人 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资源。早期印论中已有印人 取法碑帖及器物的记载,但多为个别行为,直 至邓石如“印从书出”理论的提出,印人开始 注重篆刻与书法的融合,汲取书法在印章中的 表现力。何昆玉将书法融入篆刻,使其作品兼 具篆书笔意,这一特点备受陈澧推崇。
何氏入印的文字来源广泛,包括帛文、 象形文、鸟虫书、蚕篆、填篆、云篆、说文变 体、汉印变体、秦汉合法、周秦变体、篆隶合 法、石鼓文、秦诏版、汉碑、六朝古刻、李阳 冰篆、欧虞褚薛楷法等。从分类看,象形文、 鸟虫书、蚕篆、云篆等多属杂体篆,其产生与 发展多与摹印相关,故被后代印人沿用;说文 变体、汉印变体等文字,则是仿汉印风格的创 作,与汉印缪篆、碑额文字一脉相承。
石鼓文自唐代发现,至清代其艺术价值才 被充分发掘,何昆玉从中汲取养分,创作斋号 印“乐石斋印”(图4)。他对秦诏版入印亦 有独到探索,“终身钱”印(图5)即融合秦 诏版与汉灯铭文字风格。取法汉碑时,何昆玉 主要借鉴碑额与碑文,如“铁汉”印(图6) 取法汉碑额,“继格之印”(图7)则取法三 国吴《天发神谶碑》。
从边款记载看,其取法 的汉碑文以《祀三公山碑》为主,而《天发神 谶碑》的方折笔意亦多次出现在其自用印中虽然部分作品字法有别、刊刻水平参差,但足 见其对《天发神谶碑》的偏爱。此外,何昆玉 还借鉴李斯、李阳冰的铁线篆笔意,以刀代笔, 使篆刻在古朴中兼具圆润端雅之美(图8)。
早年师法浙派时,何昆玉作品带有“剑 拔弩张”的浙派特征,后师从孟蒲生与陈澧。 陈澧强调“未学刻先学写”,授其《说文》偏 旁、秦篆汉隶之学,促使何氏更注重印文与书 法的融合。随着阅历增长,他将秦篆、汉碑、 铁线篆等融入创作,以刀作笔,通过线条的圆 转起止表现书法笔意,形成光洁匀净、圆润劲 挺的风格。此外,六朝古刻的稚拙与欧虞褚薛 楷法的严谨,也被他巧妙运用于印章边框与边 款的处理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eKunYuZhuanKeQuFaSuYuan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