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印外求印
赵之谦在《苦兼室论印》中提出篆刻取 法“印内”与“印外”的概念:“印以内,为 规矩;印以外,为巧。规矩之用熟,则巧出 焉。”[4]他以是否符合法度作为取法标准,区 分“熟”与“巧”的创作境界。西泠印社创始 人之一叶铭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印外求印” 与“印中求印”的理论:“善刻印者,印中求 印,尤必印外求印。
印中求印者,出入秦汉, 绳趋轨步,一笔一字,胥有来历;印外求印 者,用闳取精,引伸触类,神明变化,不可 方物。”[5]事实上,在“印外求印”理论形成 前,元代吾衍《三十五举》已记载篆刻取法碑 帖与器物的实践,清代岭南印人谢景卿亦广泛 借鉴金石文字。至清代中后期,金石文字入 印逐渐成为潮流,拓展了篆刻创作的“印外求 印”模式。何昆玉的临作涉及丰富的金石材 料,包括泉币文、钟鼎文、砖文、瓦当文等。
1872年,何昆玉客居山东陈介祺处,其 间频繁寻碑访石,其取法的瓦当文字多来源于 琅琊台。(图9)63岁时,他开始将汉灯铭文 字入印,创作多方自用印,如“何伯瑜”印 (图10)。在取法铜器铭文时,他注重追摹 铜凿、铜铸工艺带来的金石意趣,作品兼具 铸刻质感。(图11)此外,汉砖文字与古代 泉币也是其“印外求印”的重要对象。(图 图8 何昆玉印 12、图13)清代金石材料的大量发现为书坛、印坛 注入活力,丰富的资源使印人得以广泛汲取 “印外”营养。
何昆玉作为商人兼收藏家, 凭借走南闯北的阅历,不仅访碑拓石,还从 事藏品交易。从其辑录的《吉金斋古铜印 谱》《簠斋所藏玉印》《汉印精华》等古印 谱,以及协助陈介祺辑录《十钟山房印举》 的经历可见,他接触的古印与金石碑刻远超 一般印人,这为其“印外求印”的实践提供 了独特优势。
余语
何昆玉在篆刻上形制多样,取法广泛: 上自先秦古玺,下至元印、流派印及各种金 石版刻。他年少跟随佛山潘萱坪学习汉印古 法,后师从岭南印人孟蒲生研习元人小篆 法,陈澧亦曾教其研习元人印法。王拯②官 居广州时,与何昆玉有所交集,在为其印 谱作序时写道:“抵广州日曹芗溪侍卫御为 余言高要何君昆玉摹印最良。
何君来见,试 以二小石,洒然异之。一摹汉印,一则元人 法也……则何有于浙派,即元法亦岂能尽 之。”[1]3400由此可见王拯对其评价之高,亦 见其摹刻元人印已得其三昧。直至晚年,何 昆玉仍对元人印临习不辍,如“伯瑜”(图 14)一印,即为仿赵孟 之作。何昆玉18 岁受教于余曼庵,余氏授以丁敬、黄易、陈 鸿寿、赵之琛四家印谱,使其得浙派技法。
后海派篆刻家徐三庚游历岭南,客居东莞可 园,何昆玉及其弟何瑗玉与之交往甚密,曾 随其学习篆刻,徐三庚亦曾赠书画作品给何 氏兄弟。直至晚年,何昆玉仍持续临习陈鸿 寿等人的印章。 梁晓庄在《岭南篆刻史》中提及,岭 南自谢景卿以朱文印确立淳正典雅的粤派 印风后,由谢兰生、陈澧一脉相传,至何昆 玉发展至成熟[6]。何昆玉初学浙派,得其凌 厉劲峭,后师从孟蒲生并受陈澧影响,不再 仅追求浙派切刀的劲峭与秦汉砖瓦铭文的 残破感,而是以冲切结合之法追求线条的秀 劲与宁静典雅的审美效果。在熔冶汉印与元 人印时,他以秦汉印平正为根基,博采三代吉金、秦砖汉瓦等金石文字,使印面既平整 匀称,又因势营造疏密错落之趣。
取法元人 印时,他尤重玉箸篆的意韵,线条圆润挺 劲,尽显端庄典雅之姿,整体以静穆雍容 为基调。 何昆玉的篆刻以秦汉印为根基,兼取流 派印、元印,上追先秦古玺,广汲金石材料 之养分。其取法实践展现了清后期印人对取 法路径的探索与思考。
同时,何氏辑录的多 种印谱成为印人习印的重要范本,尤以《吉 金斋古铜印谱》及参与编次的《十钟山房印 举》影响最广。何昆玉的篆刻实践使他从岭 南印人中脱颖而出,更推动淳正典雅的粤派 篆刻走向成熟。何昆玉印章多方取法,雅正 尚存,尽管其因入古过深而个人风格稍欠鲜 明,但其艺术理念与技艺仍为后世篆刻家所 继承发展。
注释
①对于何昆玉生年有1928年、1929年之书, 但从何昆玉“生于乙丑”“乙丑老人”等 印,推断其生于1929年;对其卒年,亦有几 种说法,本文沿用梁晓庄说法,即1899年。
②王拯,清代词人,善书画,著有《龙壁山诗文集》等,《清史稿》有传。
参考文献
[1]原广州岭南大学. 1900—1949年中国学术 研究期刊汇编:岭南学报:9[G]. 北京:线装 书局,2009.
[2]蔡显良. 张敬修评传[M]. 北京:团结出版 社,2020:88.
[3]朱琪. 清代“印宗秦汉”理论和实践的深 化:以程邃篆刻中金石趣味之萌动为中心[J]. 西泠艺丛,2022(6):40.
[4]黄惇. 中国印论类编[M]. 北京:荣宝斋出 版社,2010:1026.
[5]赵之谦. 中国印谱全书:赵㧑叔印谱[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21.
[6]梁晓庄. 岭南篆刻史[M]. 广州:广东人民 出版社,2017:219-226.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eKunYuZhuanKeQuFaSuYuan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