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借古开今 自成一格丨曾宓的艺术创作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09-22 12:44270
二、山水画构成范式的重构 在山水画构成方面,曾宓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 念更新了传统国画构成的程式, 通过点、线、面的疏密对比与层 次变化,赋予画面新的空间张 力。《冬有大雪是丰年》正是这 一探索的典型。作品采用前景、 中景、后景的三段式构图:前景 由树木房屋形成的块面构成,中 景是皑皑雪山,远景则是昏暗的 天空。三个层...

二、山水画构成范式的重构 

在山水画构成方面,曾宓 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 念更新了传统国画构成的程式, 通过点、线、面的疏密对比与层 次变化,赋予画面新的空间张 力。《冬有大雪是丰年》正是这 一探索的典型。作品采用前景、 中景、后景的三段式构图:前景 由树木房屋形成的块面构成,中 景是皑皑雪山,远景则是昏暗的 天空。三个层次由前至后分别构 成画面上的黑白灰关系。

借古开今 自成一格丨曾宓的艺术创作 曾宓 文人画 第1张

曾宓《桃花源里得春多》 纸本设色 69.5cm×45.5cm 2011年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前景的树屋人兽形成了潜在的三角结构,方向统一而富有节 奏,墨色由淡入浓,逐层叠加,形成向上延伸的视觉引导。在画面上方, 黑压压的天空则形成一股向下“镇”的力量,向上支撑的线条与向下镇住 的墨色,构成画面的内敛布局,恰到好处地笼住了活泼灵气。 曾宓不仅对山水画的构图形式进行了大胆重构,更在色彩构成上实 现了开拓性探索,将浓墨重彩的现代表现手法融入古典意境。

曾宓认 为,“处理重彩,可以由两种有效的办法:一种是以浓重的墨色,特 别是具有强劲活力的墨线去‘框’住色块,或者以墨块去‘镇’住色 块”[5]。在《桃花源里得春多》中,曾宓就以墨块“镇”住了大面积的 群青与墨绿。 除了色彩运用,题跋与钤印也成为曾宓创新构成中的一部分。

在曾 宓看来,“理想的款识钤印,既能够有效地参与画面的构成,而所题款式 和所钤印章又能对画面意境起到点睛或增色的作用”[6]。在《碧水云山》 中,题款与钤印不仅是画面的点缀,而且作为画面构成元素,与绘画本体 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画面以山顶凉亭为核心,左侧的横向题款将两座山 峰连为一体,而下方的竖向题款则起到了平衡构图、稳定中心的作用。随 着题款的走势,加之五方钤印的视觉引导,观者的视线最终回归凉亭,使 整幅作品气韵贯通,形成完整而富有节奏的视觉韵律。 

三、题材的世俗化拓展 

在题材方面,曾宓突破了传统文人画“雅逸为上”(以山水为主) 的审美桎梏,将创作视野拓展至世俗生活领域。无论是布衣百姓、市井百 态,还是异域风光,凡能触动其艺术心灵的景象,皆可入画。正如其印章 “无可无不可”所示,“对艺术来说,不是可能不可能或者合理不合理, 而是有情趣还是没有情趣”[7]。这种以情趣为核心的创作理念,使他的作 品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面貌:有对现实生活的敏锐捕捉,如《望子成龙》展 现的中式教育焦虑的表现;有对现代议题的深刻思考,如《克隆我》中对 生物技术发展的回应;也有对异域文化的记录,如《土耳其宫廷舞》描绘 的异域风情。

这些作品虽题材各异,却都体现了曾宓对生活的热爱,及其 “以古法写今趣”的创作智慧。 笔墨、构图与题材的创新实践共同构成了曾宓绘画的独特风格。其艺 术创新与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高迈的艺术境界密不可分。

这种境界体现为不 同维度的文化自觉:其一,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促使曾宓不断深入探究文 人画的写意精神,展开对笔墨技法的横向探索,从而拓展了国画的审美范 畴;其二,对现代艺术的包容,使其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吸收西方构成 语言,西为中用,进而更新传统构成程式;其三,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赋 予曾宓一双慧眼,让他能够敏锐地发现、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美,并将之转 化为具有时代印迹的艺术作品,继而拓宽了写意画的题材范围。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JieGuKaiJinZiChengYiGeZengDeYiShuChuangZuo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