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可能是复刻的关系。当然,也可 能是二者的底本依据同一唐、五代写本或刻本。 北宋习书,以颜字为尚。北宋版刻楷书不免受其影 响,多有仿颜楷者。传世佛典如《万寿藏》《毗卢藏》等 皆有颜体书写的部分,书籍如北宋刻本《汉书》《后汉 书》(国家图书馆藏)等体势宽博,兼有颜、欧笔意。传 世的辽代版刻书法中,亦不乏与北宋风格相近者。举例如 下: 1.辽刻《蒙求》(唐李翰撰),应县木塔出土(图 10)。麻纸,蝴蝶装,第1页及第9页后半页缺,第2页版 心有污残。匡高20.4厘米,版广25.8厘米。
本册为三卷本 《蒙求》,白文,全册现存7页半,每页20行,行16字,边框左右双线,上下单线,版心刻有版码。“明”“真” 缺笔避讳,可推断书刻于辽兴宗重熙(1032年—1054年) 之后[18]52。 2.辽刻《佛名集》(图11),首尾俱缺,仅存4页半。 内容为诸佛、菩萨名号。麻纸,蝴蝶装。匡高12厘米,版 广15.3厘米。每页10行,行7至11字不等,左右双线边框, 上下单线边框,版心有页码。明字讳两笔,其刊行应在道 宗(1055年—1101年)以后。与《蒙求》《佛名集》相似 的,还有《卜筮书残叶》(应县木塔出土),三者书体都 是兼颜、欧,在气息上与北宋版刻书法“古朴厚拙、敦厚 可爱”相通[22]71。 3.辽刻《妙法莲华经卷第七》,应县木塔出土。硬 黄纸,卷轴装。匡高20.5厘米,版广50.4厘米,纸纵27.2 厘米,现存总长67.8厘米加97.5厘米。全卷仅存5纸,每 纸28行,行15-18字,上下单边,经文未避辽讳,每纸有 “七”字及版码。
经文楷书,取法颜鲁公,与北宋熙宁元
年(1068年)杭州晏家刻本《妙法莲华经》(山东省博物
馆藏)风格相似,只是北宋刻本刀法更为精湛,笔画更为圆润。
应县木塔出土的经卷中,有多卷复刻品。如《妙法莲
华经卷第八(丙)》与《妙法莲华经卷第八(乙)》,内
容相同,而非同版,两幅卷首画的内容、布局、榜题,以
至细部特征均十分相似,而技法有别,各具特色,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辽代木版复刻技术的卓越成就[18]36。
这些与北宋风格相近的辽代版刻书法作品,很有可能
是复刻北宋刻本。
三、辽代的版刻书手及刻工
(一)书手 限于辽代文献资料的匮乏,我们目前仅知两位辽代书 手:一位是庞可昇,一位是智云。 庞可昇的名字在辽刻经卷中,凡有两见。一是内蒙 古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佛形像中安置法舍利记》(集 撰),卷尾题“统和二十五年岁次丁未五月十五日记樊遵 雕,始平庞可昇书”;一是应县木塔出土辽刻《妙法莲华 经卷第四》(图12),题记“摄大定府文学庞可昇书。同 雕造孙寿益、权司扆、赵从业、弟从善雕。燕京檀州街显 忠坊门南颊住冯家印造。经板主前家令判官银青崇禄大夫 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武骑尉冯绍文,抽已分之财,特 命良工书写,雕成妙法莲华经一部,印造流通,伏愿承此 功德,回施法界有情,同霑利乐。时太平五年岁次乙丑八 月辛亥朔十五日乙丑记。” “特命良工书写。”可见辽代与五代、北宋一样,对 版刻书手的书写水准要求很高。太平五年(1025年)这一 年,庞可昇不仅书有《妙法莲华经卷第四》,还书有《广 济寺碑》(碑在宝坻广济寺内)。从而得知,庞氏作为摄 大定府(中京)文学,是辽圣宗(982年—1031年)年间著 名的书法家。 辽代的另一位书手为燕京弘业寺沙门智云。
应县木塔出土《称赞大乘功德经》(图13)末署“时统和贰拾壹祀 癸卯岁季春月蓂生五叶记、弘业寺释迦佛舍利塔主沙门智 云书,穆咸宁、赵守俊、李存让、樊遵四人共雕”。 辽代佛教的兴盛,对文化艺术产生一系列影响。据 研究,辽代寺院的教育功能决不在官方和一般的民间教育 之下,其教育对象、内容远比世俗的官私教育机构广泛。 “寺院教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佛寺成为活跃的 学术论坛、向大众开放的文化空间,是辽朝民众的精神文 化中心,寺院里培养出一批专家、学者。与同时期的其他 学者相比,佛学大师们在思想文化上的建树更多,贡献更 大(参见尤李著《多元文化的交融——辽代历史与文化研 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99页)。在此背 景下,寺庙教育也培育出一批长于翰墨的书法家,在我们 辑录的辽代书家中,出家人几近半数。这些僧人身份的书 家,常常会参与刻经、写经工作,使佛教经典得以流传。 智云即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一位书家。
(二)刻工 日本《东文选》卷一百一十二载高丽僧宓庵《丹 本大藏庆赞疏》以“念兹大宝,来自异邦,帙简部轻, 函未盈于二百,纸薄字密,册不满于一千,殆非人功所 成,似借神工而就”来描写辽代小字本《契丹藏》。从 河北丰润天宫寺发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来看,细字端楷,镌刻一丝不苟,颇见功力。通常来讲,细字的镌 刻难度远远大于书写。由此可见,辽代刻工具有相当高 超的镌刻技艺。从现存辽代版刻书法作品中,我们共辑 录有12位刻工。这些刻工名字不被瞿冕良《中国古籍版 刻辞典》等书籍所收录。
1.樊遵。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与穆咸宁、赵守 俊、李存让同雕《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应县木塔出 土);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五月刻《佛形像中安置法 舍利记》(内蒙古庆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 2.孙寿益。太平五年(1025年)八月与权司扆、赵 从业、赵从善同雕《妙法莲华经卷第四》(应县木塔 出土)。 3.权司扆。太平五年(1025年)八月与孙寿益、赵 从业、赵从善同雕《妙法莲华经卷第四》(应县木塔 出土)。 4.赵从业(赵从善兄)。太平五年(1025年)八月与孙 寿益、权司扆、赵从善同雕《妙法莲华经卷第四》(应县 木塔出土)。 5.赵从善(赵从业弟)。
太平五年(1025年)八月与孙 寿益、权司扆、赵从业同雕《妙法莲华经卷第四》(应县 木塔出土)。 6.穆咸宁。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与赵守俊、李存 让、樊遵同雕《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应县木塔出土)。 7.赵守俊。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与穆咸宁、李存 让、樊遵同雕《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应县木塔出土); 与长男、次弟同雕《妙法莲华经卷第四(甲)》(应县木 塔出土)。 8.李存让。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与穆咸宁、赵守 俊、樊遵同雕《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应县木塔出土)。 9.孙守节。与另46人同雕《法华经玄赞会古通今新抄 卷第二》(应县木塔出土)。 10.赵善。与他人雕《成唯识论述记应新抄科文卷第 三》(应县木塔出土)。 11.赵俊。与另44人同雕《法华经玄赞会古通今新抄卷 第六》(应县木塔出土)。 12.麴舜卿。雕《佛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内蒙古庆 州释迦佛舍利塔出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iaoDaiBanKeShuFaZongLun_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