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现技法
《捣练图》作为盛唐时期人物画中 的经典之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 时整体画坛的最高水准,因此对于该作 品表现技法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参考 价值。先说线条,在人物画的造型过程中, 线条的勾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 国美术大辞典》中曾有记载:“用笔顺 势称‘勾’,逆势称‘勒’……一般使用 于精密工细的花鸟画。”所谓“势”这里 可理解为线条的起伏节奏。
《捣练图》中 人员复杂,所配衣物、器具更是品类繁多, 线条质感的精确表现直接决定着作品展示 给观者的第一印象。画面中人物的面部线 条细腻平缓、温润舒展。虽然柔和却也不 失立体坚挺。衣着线条飘然俊逸、疏密有 致、饱满充实。抑扬顿挫间,鲜明的人物 造型已跃然于丝绢之上。
再说设色,早期绘画着色多使用矿 物质颜料。唐朝时期海外贸易的开放与文 化交流促进了国内织染业的发展,植物颜 料逐步盛行。由于此时的绘画材质多以丝 绢为主,而单纯的植物颜料又显得过于轻 薄,缺乏厚重,因此画家们将矿物质颜料 与植物颜料相结合,通过协调配比的方式 展现出了极富唐代风韵的设色模式。
谢赫 在“六法论”中提出了“随类赋彩”这一 设色准则,因此张萱《捣练图》中的色彩 运用可以说是当时社会衣着样貌的一种写 实型表现。仕女们衣着艳丽,发饰古朴, 朱唇妩媚,肌肤似雪。画面中朱红、石 绿、花青、蛤白等色彩的组合,不仅为观 者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同时也烘托出雍容华贵的整体氛围。
将大唐盛世富 丽明艳、厚重古朴的时代特征与审美需求 体现得淋漓尽致。唐朝绘画中极具特色的 艺术表现技法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像是一个符号,不 论在今朝还是未来都有着无法超越的时代 意义。
四、存世价值
作为盛唐时期的巅峰之作,《捣练图》 存世已久,虽无原稿,但并不影响对其 存世价值的评估。笔者认为,所谓存世 价值,从纵向视角分析可分为原始价值 与当代价值两类。原始价值,指的是该 幅作品在对应时代起到的主要作用及影 响。首先是绘画层面,张萱在当时的画 坛地位崇高,张彦远便有“周昉初效张萱” 这一言论。他的作品从构图造型到设色 晕染,皆已成为唐代仕女人物绘画的典 型范例。
对后世的技法表现与风格继承 都有着深远影响。其次是先进社会观的 传播,唐代是一个相对来说开明包容的 时代。张萱对于宫廷仕女劳动生活的描 绘,打破了封建制度下女性所受的教条 束缚。画家将她们抬高至平等的社会阶 层,在作品中以欣赏与感性的目光与主 体人物进行交流。这意味着女性主义意 识的觉醒,是画家对国家文明开化的赞 美与歌颂。
当代价值,西方符号学家米柯·鲍 尔曾经说:“绘画不仅仅是往画布上涂抹 颜色,更是在语义空间里绘制符号。”我 们可以将《捣练图》中的仕女形象看作唐代遗留下的一种特殊文化符号,这类符 号不论是在文创、广告还是影视中,都 有着不容小觑的商业价值。“唐宫夜宴” 系列产品便是最好的证明。
同时,张萱 通过此幅作品真实且清晰地记录了盛唐 时期的历史史实。作为中国文明发展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捣练图》可为 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有效佐证,具备极 高的纪实性意义。
结语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观者对《捣练图》亦有多样的自主解读。 不可否认的是,在盛唐这个昌茂繁华的 时代,张萱《捣练图》的出现为中国传 统绘画艺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灿 烂的文明得以延续,千年前的盛世繁华 令人怀想。
参考文献:
[1] 穆文嘉 .《捣练图》人物身份辨析 [J]. 文 博 ,2020(02):61-65.
[2] 刘林林 . 试以图像学研究方法分析《捣练 图》[J]. 美术教育研究 ,2021(09):76-77.
[3] 李林玉 , 徐延苹 . 张萱仕女人物画的艺 术特征 —以《捣练图》为例 [J]. 艺术大 观 ,2020(34):46-47.
[4] 罗 琰 娟 . 张 萱《 捣 练 图 》 的 绘 画 艺 术 特 征 及 价 值 研 究 [J]. 长 沙 大 学 学 报 ,2020,34(03):63-67.
[5]邓雅轩 .浅析中国画中的社会美—以《捣 练图》为例 [J]. 大众文艺 ,2016(05):87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TangDaiZhangDaoLianTu_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