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唐岱《绘事发微》的本体画学观*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25-09-17 09:27370
三、领悟绘画之道的画学体系 除了必备的素养和绘画技能之外,唐岱认 为,若要通达绘画之道,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 条件,那就是熟读画论著作。正如他所说:“画 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 态无不备焉。古人天资颖悟,识见宏远,于书无 所不读,于理无所不通,斯得画中三昧。”为了 精研绘画对天时、人事、地理、物态等的表现方 法,唐岱...

三、领悟绘画之道的画学体系 

除了必备的素养和绘画技能之外,唐岱认 为,若要通达绘画之道,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 条件,那就是熟读画论著作。正如他所说:“画 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 态无不备焉。古人天资颖悟,识见宏远,于书无 所不读,于理无所不通,斯得画中三昧。”为了 精研绘画对天时、人事、地理、物态等的表现方 法,唐岱将“画学”视为一门正式的学问类型。 

不仅如此,他还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绘画理论 书籍,包括“唐王右丞《山水诀》、荆浩《山水 赋》,宋李成《山水诀》、郭熙《山水训》、郭思 《山水论》,《宣和画谱》《名画记》《名画录》《图绘宗彝》《画苑》《画史会要》《画法大 成》,不下数十种”等作为学习科目。

可以说,中 国古典画学思想体系中,在王翚提出“然后知画 理之精微,画学之博大”〔20〕 的说法后,唐岱是 目前所知第一位将绘画理论作为专门学问来讨 论并开列了画学书目的画学家。 在《绘事发微》中,“画学”一词包含两层 含义: 其一,指的是狭义的师法问题。《绘事发 微》“传授”篇所云“凡画学入门”之“画学”, 亦即康有为所说“盖中国画学之衰,至今为极 矣,则不能不追源作俑,以归罪于元四家也”〔21〕 之义。

这一含义在郑午昌的《中国画学全史》中 依然有沿用,“盖图画至于清代,凡关于绘事之 各种问题,无不有相当之解答及批评。兹分画 法、画体、画学、题记、鉴评、史料六项,采各家 之说而述之……故清代画学,自是以后,皆以学 古为惟一之鹄矣”〔2 2〕 。黄宾虹《画学南北宗之 辨似》中所指亦与此相近。 

其二,指的是广义的关于绘画的学问或理 论。《绘事发微》“读书”篇所说的“画学”即为 此义。在清代画论史中,以此义命名的画论著 作主要有王概的《芥子园画传》所附的《春在 堂画学浅说》和布颜图的《画学心法问答》、董 綮的《养素居画学钩深》、郑绩的《梦幻居画学 简明》和秦祖永的《画学心印》等。 唐岱对“画学”这一学问体系的论述,主要 是围绕读书对于绘画创作的重要作用展开的。 

他认为,上述开列的十几种画学著作并不能真 正达到穷究绘画之至理的境地。于是,他将五 经、二十一史和诸子百家纳入其中,作为构成其 画学体系的学问学养类书籍。由此可知,唐岱 是将画学作为一门专门学问与大学问家学问紧 密结合起来,讨论画家的学养和知识积淀问题 的,这一点即使对今天的画学学科建设来说, 也具有特别的启示意义。

整体上看,“清代绘画 史论著述的数量,超过以往的任何朝代,有数 百种之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也不下20—30种。谈 论画理、画法的理论著作,多论述元代以来的 文入画,并侧重于山水画,探讨其历史发展及 艺术特点”〔23〕 。唐岱将画论著作列为学画者的 必读书目,并从绘画创作主体论、技法理论和 基础绘画理论三个方面构建了自己的本体画学 体系,进一步确立了从绘画的本体属性出发进 行立论的绘画观。 

结语 

《绘事发微》体现出了重视体会、领悟和 把握绘画艺术的本体属性的思想。清藏书家杨复吉为此书所写跋云:“山水绪论,自《画禅室 随笔》以后,罕有著述,清秘莫窥,最为缺典。 今得《发微》一书,烟云变幻,风雨合离,绢素 英华,于是乎一泄。香光复起,当欣然首肯,不 相河汉矣。”杨氏将该书视为接轨董其昌之力 作,足见其在画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不过, 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绘事发 微》论述的绘画思想并不近于董其昌。二者的 根本差异在于,董氏画论思想指向的是“以禅入 画”“寄乐于画”的兴寄绘画观,唐岱在《绘事 发微》中阐发的则是直抵绘画之道的纯粹的本 体绘画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岱在《绘事发微》 中始终将画学与各种文化层面的大学问视为画 家应拥有的知识背景,其中包含对更深层的文 化积淀因素的倚重,这是对画论传统的传承。 具体来说,中国画家几千年来的习染路径,包括 所使用的绘画工具、创作过程、赏鉴收藏等运 作和传播机制、审美习惯,乃至最终形成的画 理画法等均渗透着独特的社会文化意涵。

这就 使每一时代的画坛都对艺术中包孕的抽象的文 学性、哲性、自然性等,有着天然一致的向往、 追求和认同。这一美学追求也是唐岱在行文中 不自觉流露出的核心意旨。因而傅抱石认为,唐 岱的《绘事发微》与王昱的《东庄论画》、王学 浩的《山南论画》、钱杜的《松壶画忆》、秦祖 永的《画学心印》等,皆是清代画论中最为“澈 透”〔24〕 之作。

可以说,唐岱沿袭“正派”“正传” 脉络,标举技艺兼善的学问家绘画,重视并深 研细磨技巧技法,强调“因画而传人”的“画名” 观,将“画中之妙”落实在精准的笔墨间,构建 了追求“神逸兼到”境界的本体画学体系,某种 意义上为清中叶画坛冲破机械复古主义风潮, 开启并引领了新的方向。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TangHuiShiFaWeiDeBenTiHuaXueGuan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