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线质”基因对当下中国画创作生态的鉴知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9-05 10:04380
四、重形弱线,现状令人担忧反观当下中国画的发展现状,在作 品的尺幅、画面的构成形式,以及艺术 表达现实题材上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 不容忽视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 的文化与信息,以及展览的泛滥、急功近 利的思想、浮躁浮夸的社会风气、艺术批 评的退化与虚化等,让画家群体的健康发 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展览征稿的 随意性、导向性与指向性...

四、重形弱线,现状令人担忧

反观当下中国画的发展现状,在作 品的尺幅、画面的构成形式,以及艺术 表达现实题材上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 不容忽视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碎片化 的文化与信息,以及展览的泛滥、急功近 利的思想、浮躁浮夸的社会风气、艺术批 评的退化与虚化等,让画家群体的健康发 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展览征稿的 随意性、导向性与指向性已经游离于中国 画发展的良性轨道,一味地追求大尺寸、 大效果、大气势,让中国画本身所该蕴藏 的审美趣味大打折扣。导师班、高研班、 国展班,让人目不暇接。

更有甚者,有部 分画者,笔墨功夫浅薄,那就借助现代设备,投机取巧来完成作品,拍照、打印、喷绘,然后制作加工完成,由于没有 长期的静养修为、笔墨锤炼,有的画家甚至连自己作品的款识都题不了,需 请来书家为其“补笔”,可笑之至,荒唐至极。因为他们的终极目标是上展即 可,所以没人关心款来自何方,当然更不会去思考作品中笔墨、款识的一致性 了。国展班毕业了,就以为自己“师出名门”,练就了一身“武功”,便开始 了学师的“模仿秀”,师带徒,徒带孙,孙继续带徒,最终形成徒似师,徒 孙亦似师,徒徒孙孙宛若一人。试问,这么“师徒”下去,中国画的发展与未 来还有希望吗?我想这不该是中国画发展的生态与常态吧。

有人说,画工笔 可以借助打印、喷绘等手段,我是极力反对的!因为这忽略了或者说违背了绘 画这一被人类赋予了极高精神寄托的文化载体发展的基本规律: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从眼中之物至胸中之物的形成需要画者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思、意 念、精神去完成。这是一个极富才情的个性化再造过程。不仅如此,工笔画中 用笔、落墨、着色也是处处讲究笔墨功夫的,勾勒线条时的起、行、转、折、 收、顿等也极讲究用笔用线,同时双钩填色法、没骨法、积染法等处处皆有笔 法、墨法。画家这些手上功夫的修为是打印、喷绘等现代工具永远也替代不了 的。

回望中国画的几千年发展史,凡是在中国画发展进程中产生过较大影响的 大家,无不是学富五车、综合修养极高的人,他们在诗词、书法、哲学等方面 皆有较高造诣。因为,中国画家拼的不仅仅是“技”,最终将你托举起来的是 “道”。逸品的出现,一定是一个画家综合修养的呈现。中国画是笔墨、线条 的艺术,中国画笔墨中的起行、转折、藏露、枯湿、浓淡、苍润,是需要下大 力气去修炼,不仅要修炼手上的笔墨功夫,更要修炼诗词哲学文史方面的内在 功夫,以此来为自己的画养气、造血、塑形。最终形成笔墨精妙、意境幽远、 格调高雅的个人风格。

从这一层面上说,提升笔墨、线条之品质的有效路径最 需要的是对中国文化的敬畏,对东方美学的认知,以及对中国画所崇尚的写意 精神的认同。对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于每一个画者而言都不容回 避,对于负责教育、展览、培训、协会等工作的官方与非官方的机构也不该回 避,对于政府部门的文化管理机构更不能回避,应该本着对中国文化、民族艺 术高度负责的态度,分析现状,拿出对策,还当下中国画发展现状一个风清气 正的良好生态,真正站在“培根铸魂、塑造未来”的高度审视中国画的发展现 状,并扎实做好“如何让中国画健康发展”的课题研究。

真正让中国画这一中 国民族艺术瑰宝,继续秉承它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继续在继承传统中 向前坚实迈进,继续成为融汇中华优秀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 

结语

线条是中国画的根,书画同源的美学理论,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 的铺陈,也是支撑中国画在千年发展史中不断取得突破的理念之源,即使在与 西方绘画、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今天,它依然能保持其独特性与纯粹性。犹如 树木之躯干,人体之骨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我想用清代学者沈宗骞的一句话与同道共勉:华之外观者,博浮 誉于一时;质之中藏者,得赏音于千古。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XianZhiJiYinDuiDangXiaZhongGuoHuaChuangZuoShengTaiDeJianZhi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