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书入画,再塑笔线本身艺术 特质
元人的尚意精神,将笔墨线条在中 国画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强 调笔线本身的韵味品格。“元四家”之一 的倪云林,其山水简约空灵,超然脱俗, 勾勒皴擦,顺势而为,善用枯笔淡墨,方 笔圆笔并用,处处皆显书法用笔,向观者 展现了一幅幅格调高雅、气息幽远、饱含 东方美学特质而又极具诗意表达的山水画 精品。
再细观云林作品中的题跋,书法有度,线条柔中带刚,一派高古之气,也让 整幅作品的格调再上台阶。时至今日,仍 有不少书家醉心于其书法,作为“倪体” 而临习,可见云林对笔线的重视程度。沈 周是明代大才子,一生乐于读书,闲游山 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他为传统山水画 做出了很大贡献,南北相融,崇尚文人画 的传统。
王醒 云音 纸本水墨 50cm×50cm 2023年
其粗笔山水,在用笔上融进了浙 派的力量感和硬质度,而在对丘壑的表达 上又吸收北方山水的骨架和气势,将南宋 的苍润与北宋之壮丽融为一体。其一,这 也许与其一生多闲游、好读书有较大关 联。其二,他将诗书画印进一步结合起 来。沈周的书法学黄庭坚,笔力遒劲,并 且他将其书法中的力度感完美地运用于他 的绘画实践。
无论是勾勒山体轮廓的用 线,还是在树木、屋宇的表现上,落笔如 高空坠石,行笔若铁线游丝,笔笔精到, 处处出彩。观他的画,你能充分地感受到 其作画时运腕、行笔的力量感。同时,沈 周还是一位诗人,其画中多见自作诗,落 款便是一幅书法作品,将线条的艺术发挥 得淋漓尽致。应该说沈周的综合修养极大 地提升了其画作的格调。
三、以文养性,提升笔线品格韵味
清初,复古之风盛行,以“四王”为 代表的画家,在笔墨上皆有深厚的造诣, 人人练就一身笔墨功夫。而四僧又将中 国文人画的发展推向新高度,以画喻人拟 物,以画寄写心中哀愁,画风上每个人皆 有鲜明的笔墨风格,用笔上,追求苍润、 朴拙、雅逸,强调以书入笔,追求笔线本 身的韵味。受五四运动、’85美术思潮、中西融合等学术思想的影响,中国画的发 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提倡以西方的艺 术科学、艺术思想改造中国画的也大有人 在。一批游学、旅居西方的中国艺术家也 确实为中国画的发展走向带来了深刻的反 思,比如徐悲鸿、林风眠、张大千、朱德 群、赵无极等。
王醒 庆源古村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22年
笔者认为,中国画根植于 传统的中国文化基因,它与中国哲学、诗 词、书法艺术的精神连接要远远高于其他 画种。也就是说,中国画无论如何发展, 它的文化属性、精神特质是不变的。对笔 墨、线条、写意性的倡导永远都是中国画 追求的方向。对东方审美趣味的尊崇,对 尚意精神的表达,仍然是中国画家不断求 索的目标。
以己之见,我还是主张各国艺 术发展应保持其特有的民族特点与民族精 神,否则艺术特色和特色艺术必将在融合 中不断被稀释,甚至消亡。谈到现代绘 画,就不得不提及黄宾虹,他这一生都在 研究笔墨线条,并且用大量的创作实践, 将中国画的发展推向又一高峰。纵观其作 品,用线圆中带方,柔中见刚,不管是枯 笔浓墨,还是湿笔淡墨,皆可见其对笔线 本身的重视与挖掘能力。黄宾虹的画作中 常有其自作的长文诗词,用线用墨皆与其 写山写石写树时所用之笔法高度一致。这 更加突显其画作在线条上的力量感,在视 觉上的分量感,在精神上的高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