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野怪乱黑” ——论石鲁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性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09-05 09:19460
三、石鲁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性—— “野、怪、乱、黑”石鲁的水墨人物画体现了革命现实 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精神,是社 会共同理想的个性化表现。其作品在当时 被批判为“野、怪、乱、黑”,但这四个 字正是其绘画表现性的最佳例证,体现了 他突破桎梏、创新求变的精神。 (一)狂放“野”逸的笔墨语言石鲁的笔墨语言呈现出雄强和厚重 的审美特质,...

三、石鲁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性—— “野、怪、乱、黑”

石鲁水墨人物画体现了革命现实 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精神,是社 会共同理想的个性化表现。其作品在当时 被批判为“野、怪、乱、黑”,但这四个 字正是其绘画表现性的最佳例证,体现了 他突破桎梏、创新求变的精神。 

(一)狂放“野”逸的笔墨语言

石鲁的笔墨语言呈现出雄强和厚重 的审美特质,其笔墨语言奔放洒脱,呈 现出一种极强的狂放不羁的表现性风格。 石鲁的这种风格,源于他对传统人物画写 意精神的把握和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他对传统笔墨的理解并非简单的技法上的 膜拜,而是主动的思考与探索。他主张以 “意、理、法、趣”的方式去思考,提出 “以意命笔”,强调笔墨语言应源于作者 的思想和意念。他用笔狂放,挥洒恣意, 不拘成法,线条如铮铮铁骨,充满铿锵顿 挫之感。他还善于笔墨形式的重组,将传 统山水、花鸟画中的技法运用到人物画创 作中,形成极具时代精神和新形式意味的 笔墨表现。 在其晚期作品中,大写意笔墨更加 充满“野性”,他用笔犀利,线条瘦劲, 金石味布满画面,体现了笔线的力量与形 式美感。例如在作品《高原人的脊背》 中,他运用“拖泥带水皴法”,将赭色与 墨色相结合,笔力雄健,墨色厚重,笔线 充满了力量,成功塑造出黄土高原劳动人 民的质朴形象。他的笔墨创新并非简单地 从传统中直接搬用,而是源于对时代的思 考,对生活的感悟,也与画家自身的处境 和心境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诚于中而形 于外的艺术特质。 

(二)以“怪”写神的人物造型

石鲁在人物造型上擅于运用夸张变 形的表现方式,这种“怪异”造型源于其“以神造型”的艺术思想。他跳出了写实 造型体系,通过概括、提炼、夸张的手法 来塑造形象,与传统的意象造型相契合。 他认为作画贵在“传神”。能够生动地表 现物象的造型,是“他神”,这样的画家 通常能深入生活,洞察物象所处的环境。 而更高层次的是“我神”,是将画家的 情感注入所画对象之中,只有将“他神” 与“我神”结合,才能达到作画的至高境 界——形神兼备。

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 画家并不多。石鲁一生都在追求“他神” 与“我神”的结合,追求物我合一的境 界。

他认为这种造型方式强调以真情实感 描绘生活之美,通过外在形体来体现内在 神韵,从而使画面蕴含的感情成为连接画 家与观赏者的纽带。 石鲁早年在延安的木刻创作经历, 对其中国画创作影响深远。他受到木刻版 画和传统画像砖(石)的启示,对造型进 行自觉归纳,以方与圆的对比为骨架,呈 现出简洁、凝练、明快、平面化的特点。 例如在作品《神气为上》中,他大胆概 括,弱化五官,强调外形,用简括率性的 笔线勾勒出农家少女的形象,体现了以主 观造型描绘人物神韵的特点。

(三)“乱”中有序的构图形式 

石鲁的水墨人物画构图看似杂乱无 章,实则乱而有序,乱中有整。他突破了 传统构图中对称、稳定的模式,借鉴传统 山水画的构图手法,强调边角的形式感, 使画面重心偏离中心,呈现了体面分割 的画面形式,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例 如作品《采桑图》,通过画面对角处的留 白,强调了构图的整体感和形式感。

植物 繁密排布的色墨关系与人物的半身遮掩的 动势,为作品注入了生活的真实感与生动 性。作品《雨中所见》中,通过使用大面 积的墨点排布,看似杂乱,但错落有致, 虚实分明,营造出诗意十足的氛围。其概 括的人物造型,呈现出了一种团块状的整 体性,与背景形成对比的同时又巧妙地与 其相融合,完美地展现出画家对生活真挚 而质朴的情感。 

(四)浓“黑”赋彩的色墨构成

石鲁的水墨人物画在用墨与用色上 十分注重二者的协调统一。在他的作品 中,无论是以墨破色,还是以色破墨,都 强调二者在笔法上的独立性,追求“色不 碍墨”的和谐效果,在浓重的墨色与主观 色彩搭配中,形成浓墨赋彩的色墨构成关 系。他突破了传统“随类赋彩”的色彩观念,开创了“以色当墨,以色勾皴”的着 色技法。

他还提出“中国画固然强调固有 色,但更要强调对比色”,通过极端对比 色的运用,达到视觉上的强烈效果,体现 出色彩语言的时代特征。 在其作品《收高粱》中,石鲁运用 枯笔焦墨来描绘人物形象,以浓重的红色 表现高粱的枝叶,使高粱的红色与人物的 墨色,以及人物面颊的橙色交相辉映,形 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生动地展现出农妇耕 作的劳动场景。

在作品《饲养员王传河》 中,饲养员赤红的肌肤与牛毛的橙色相呼 应,毛驴的黑色与裤子的黑色相照应,色 与墨之间对比统一,使画面呈现出丰富多 彩的整体效果。石鲁一方面借鉴西方现代 色彩语言,凸显色彩的形式美感;另一方 面不断挖掘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彰显中国 画的内在生命力,成功地将传统人物画推 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四、石鲁水墨人物画表现性的艺术 价值及影响

石鲁的绘画语言与艺术思想,蕴含 着个性张扬、时代体悟、真切情感与对 传统的深刻洞见,当同时期的艺术家仍以 叙事性写实手法描绘祖国山河时,石鲁的 绘画创作已步入主观塑造与情感表达的境 界,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绘画和前瞻 性。其绘画语言的表现性与主观性,体现 了他强劲反叛的艺术风骨与个体生命意 识;其艺术理念的时代性与创新性,展现 出他对现实生活的关切,对时代精神的思 考,对传统“写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 

石鲁狂放大胆的色墨构成,新奇独特的画 面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赋予了作品超 越时代的永恒价值。他“野、怪、黑、 乱”的独特风格,使其艺术充满了生命张 力与表现力,构成了他独特的笔墨特征。 他的绘画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为传 统人物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对 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同时,石鲁作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其理论建树与独创精神为“长 安画派”提供了精神支柱,推动着“长安 画派”以崭新的面貌在中国画坛脱颖而 出。他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 活”,把继承传统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反映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 使“长安画派”的艺术创作扎根民族文化 土壤,彰显出鲜明的民族性与人民情怀。 

结语

石鲁的水墨人物画开辟了人物画发 展的新路径,他的表现性特征对20世纪80 年代以后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形成与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凭借独树一帜的笔 墨造型,富有生机与张力的色墨语言,为 水墨人物画的现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的主观创作意识、表现性绘画语言以及 “以神造型”“物我合一”的艺术追求, 正是基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继承 创新。石鲁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性特质,体 现了他对传统水墨创作中用“意”之道的 重视和对中国写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在 开放的国际语境下,他的艺术实践为创作 出兼容时代性与民族性,具有东方审美意 趣与当代现实价值的水墨人物画提供了重 要的启示。 

注释 

[1]郝荣,《论珂勒惠支绘画的形式 语言》,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 文,2017年。

参考文献 

[1]叶坚、石丹,《石鲁艺术文集》,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2]屈健,《“长安画派”研究》, 豆丁网,互联网文档资源。

[3]付磊,《石鲁人物画研究》,西安 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22年。 

[4]姚旭辉,《试论石鲁水墨人物画 语言的现代嬗变》,《美术观察》,2023 年第4期。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eGuaiLuanHeiLunShiLuShuiMoRenWuHuaDeBiaoXianXing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