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明代中后期文坛领袖、史家兼书画 鉴藏家王世贞对陈淳的评价是:“道复 善词翰,少年作画亦学元人为精工,中岁 忽斟酌二米、高尚书间,写意而已。其 于花鸟尤有深趣,而浅色淡墨久之渐无 矣。”[12]他认为陈淳之画由少年时之精 工转为中岁之写意,花鸟画最有意趣。
本文通过对陈淳一系列牡丹题材作品的分 析,透过局部抓住个体,以小见大,从不 同的角度来分析其绘画风格转变的成因, 从笔墨语言上看,由明净彩色到黑白水墨 的衍生变幻,以至墨戏人生;从造型特征 上看,由工到写,从形似到神似,最终追 求意蕴的表达,开写意新生之路;从绘画 技法上看,由工整走向率意,由客观物象 的真实走向主观情感的表达;从表现形 式上看,由一枝斜出到漫兴之作,不受拘束,扇面、立轴、册页等形式多样,统一 走向诗书画合璧的意趣。
总的来说,陈淳 晚年更多取向于水墨表现,整体则笔墨草 草,写其真意,用色淡薄,求取墨韵的变 幻,而笔端水分饱满,或侧锋,或中锋, 尽可能一笔完成花朵局部,是一个由繁到 简、删繁就简的过程。正如萧平所说: “从写生到写意并没有界线,如果一定要 分,我们可以把物象成分多的划入写生, 而把主观成分多的划入写意。陈淳在这两 方面的界线是不明显的。”[13]
注释
[1][2]《陈白阳集》附录,影印明万 历四十三年陈仁锡阅帆堂刻陈沈两先生稿 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3]朱爱娣,《陈淳书法研究》,南 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4][清]孙岳颁等,《佩文斋书画谱》 卷八十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薛龙春,《元明书法谈丛》,山 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第183页。
[6]刘会彬,《中国国画名作100讲》,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7][清]徐沁,《明画录》卷六。
[8]天水市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 物馆编,《自然的吟唱——重庆中国三峡 博物馆藏花鸟画艺术展》,甘肃文化出版 社,2018年。
[9]熊震,《工匠与士人——明中期江 南文人画家与民间职业画家比较研究》,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6年,第139页。
[10]阴澍雨,《简率纵意 观物之 生——陈淳花鸟画风格研究》,中央美术 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18页。
[11]广州艺术博物院编,《广州艺术 博物院年鉴》,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07 年,第112页。
[12][明]王世贞,《 州四部稿》卷 一百五十五。 [13]萧平,《陈淳》,吉林美术出版 社,1996年,第32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MuDanHuaHuaHuiWeiLi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