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代仕女画的艺术特色
1题材特色 唐代仕女画的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张萱和周 昉是唐代著名的仕女画家,他们的作品题材有一些鲜明的特 色。他们描绘具有不同生活背景和不同身份地位的女性,表现 她们不同的性格、气质、容貌特征,以及她们之间的社会地位差 异。 张萱尤其擅长刻画宫廷妇女的形象。
他运用工笔重彩的技 法,为画作营造出浓厚的生活氛围。据《唐朝名画录》记载:张萱 的画作涵盖贵公子、鞍马、屏幛、宫苑、仕女等题材,在当时备受 赞誉;他擅长构图,以点簇表现景物位置,对亭台、树木、花鸟等 的刻画精妙,能充分展现其形态。《宣和画谱》中收录的张萱画迹 共四十七卷,其中大多数为仕女图,主要表现宫廷贵族妇女的日 常生活,如化妆、奏乐、猜谜、品茶、赏雪、骑马游乐、七夕乞巧 等。其中,《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现有宋人摹本。前者 展现了宫廷妇女捣练、缝纫、熨烫等生活场景,人物动作有序、协 调,富有节奏感,充分展现了宫廷生活的丰富和充实。
后者描绘 了皇室贵族骑马游春的场景,人物着装华丽,马匹健美肥硕,虽 然没有背景描绘,但给人一种阳光明媚的感觉。这些作品展现 了唐代宫廷女性丰富多彩的活动、充满活力的生活氛围。周昉在张萱的基础上把绮罗人物造型发展成“周家样”,并将这种人 物形象融入其他题材的绘画,创作出了端庄秀美的人物造型。 张萱和周昉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皆兼具世俗倾向与宫廷 意趣,色彩浓郁,笔触细腻。且二人均善于动中取静,将画面营 造出雍容华贵、仪态万千之境。
2.形式语言
(1)线条的运用
中国画可谓“线的艺术”,早期的人物画如战国时期的《人物 龙凤图》,为后世人物画确立了以线造型的基本作画形式。谢赫 “六法”中“骨法用笔”的审美要求,使线条不仅成为衡量画家绘 画功力的重要标志,而且成为画家表达情感的媒介。 张萱、周昉的仕女画将人物面部、肌肤的质感与体积感,以 及轻薄衣裙刻画得尤为精妙,生动地呈现了贵族妇女的优雅闲 适之态。若以吴道子粗犷刚劲的线条入画,则难以彰显女性的 柔美俏丽;若用顾恺之细腻轻柔的线条描绘丰腴女性,又会因线 条纤细而难以充分表现人物的神韵。
而张萱、周昉等画家融合 顾恺之与吴道子线条之长,发展出琴弦描。此风格的线条,长线 圆转流畅,短线细劲遒健,既无吴道子线条的张扬凌厉之感,又 无顾恺之线条的纤细舒缓之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唐代仕女画在线条构成上大胆而高度精练,力图产生简洁 而富有变化的艺术效果。
因此,画家在描绘仕女形象时,往往省 略颈部、胸部、肩部的一些转折,而使用几根柔和的弧线强调宫 廷女性柔美的身姿。以《簪花仕女图》为例,无论长线还是短线 的处理,都较多地呈现为具有动态感的弧线,毫无板滞生涩之 感。画家用长线描绘仕女双臂处的衣褶和罗裙,线条就像有节 奏和韵律的音乐,自然、优雅、柔和地流动,这种程式化且有序的 线条组合具有强烈的装饰美,使画面自然而和谐。
(2)色彩的运用
唐代仕女画的着色技巧十分精湛。画家将矿物色和植物色 巧妙地融合,使绢本作品至今仍然保持着新鲜的色彩,带给观者 一种滋润、生动的感受。唐代仕女画的色彩运用更加精致细腻、 丰富多彩。亮色不刺目,重墨也能带来空灵感,淡雅的颜色可以 让人感到深邃,艳丽的颜色也能让人感到古朴。
张萱在色彩运用方面既继承了阎立本的古朴雅致,又融入 了艳丽的色彩。如,在《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桃红与草绿的色彩 搭配展现了春意和贵族妇女的高雅,画家对柔和的对比色的运 用使画面沉稳和谐,营造出温暖的视觉效果。周昉的仕女画同 样注重色彩的和谐,朱红、绯红、石青等色彩相互映衬,使画面华 丽、生动。
如,《簪花仕女图》以红色为主调,表现出高贵、典雅之 感,服饰中大面积的红色系色彩使画面既艳丽又和谐,展现了宫 廷贵妇的高贵与华丽。 在色彩技法方面,唐代画家大多采用凹凸画法塑造出形象 的立体感,作品近视实平,远望则具有凹凸起伏之感。画家不仅 要精准地呈现人物的形体结构,细腻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而且 需要使画面明亮润泽且兼具厚重感。因此,他们采用多种技法 如勾、渲、染、醒等,层层叠加,逐步积染,即所谓的“三矾九染”。
画家用薄色分层染色,等干后再染下一层色,使色彩层层相叠, 这种传统技法可以形成“薄中见厚”的效果。通过层层薄染,画 家成功地表现出人物的薄衫、长裙、帔子等的不同质感,使画面 色彩薄而具有厚重感。这些技法的精妙运用使画面色彩层次丰富,呈现出自然逼真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现出古人在艺术创作中 的匠心与追求。
(3)构图的运用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被称为“章法”或“布局”。中国画 运用散点透视,采用单幅或多幅图像的模式并置人物与画面,拓 展叙事空间。这一方法有助于强调主题并传达审美意境。如 《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作品,画家在同一画面中描绘出多个 独立且形态各异的仕女,借助观者视角的变化衔接图像内容与 情节,使画面具有流动性,使观者在欣赏画作之际了解完整的故 事。
如,《簪花仕女图》长卷展现了以散点透视法创作的作品的 观赏性。随着观者观看位置的移动和视角的变化,画中的六名 女子虽呈平面排列且彼此独立,却能够在观者的感知中相互联 系,形成和谐的人物组合,构成完整的画面,体现出“分割中的衔 接”。画中女子在宫苑中或赏花、或逗犬,表现出闲散生活中慵 懒的精神面貌和细腻复杂的情感。
3.审美意趣
唐代的时代背景使唐代艺术风格独特鲜明。唐代仕女画中 “丰颐厚体,袒胸露乳”“绮罗纤缕见肌肤”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 示了这一时期典型的女性美。 在《捣练图》中,仕女多上着短襦,下穿束胸长裙,胸前结带, 搭配披帛,其服装上装饰着精美的纹样。衣裙宽松舒适,衣领开 得较大,露出部分胸部,符合唐代以“露”为美的时尚观念。华丽 的服饰与丰腴的体态相互衬托,呈现出飘逸舒展、柔美多姿的美 感,展现了唐代女性自信、豁达的气质。
在《簪花仕女图》中,仕 女衣物尽显薄、露的特色。薄纱下,颈、肩、手臂轮廓隐约可见, 展现出朦胧美,宽大的领口使胸颈外露。仕女肌肤细腻白皙,体 态丰腴。 在唐代仕女画创作中,女性身体的裸露其实颇为有限。画 家主要通过刻画人物捣练、簪花、调琴等多样的身体姿态,充分 展现人物形体的动态特征,彰显出女性人体的动态美感。这不 仅提升了仕女画的观赏价值,而且展现了唐代仕女画中别具一 格的女性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ZhangZhouWeiLiLunTangDaiShiNvHuaDeYiShuTeSe_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