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中国花鸟画的审美寓意和表现*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09-17 09:03530
三、中国花鸟画的审美寓意和表现 (1)作为道德载体的花鸟画 在儒家学说中,“德”是判断个体内在善恶的 重要标准,亦是衡量个体行为得失的重要依据, 可指向忠、信、义、卑、让等概念。花鸟画作为“比 德”理论在绘画上的艺术表达,正是通过描绘自 然物象的某种本性来象征人的道德品质和内涵。 可以说,此时的花鸟画已然成了儒家道德规范的 载...

三、中国花鸟画的审美寓意和表现 

(1)作为道德载体的花鸟画 

在儒家学说中,“德”是判断个体内在善恶的 重要标准,亦是衡量个体行为得失的重要依据, 可指向忠、信、义、卑、让等概念。花鸟画作为“比 德”理论在绘画上的艺术表达,正是通过描绘自 然物象的某种本性来象征人的道德品质和内涵。 可以说,此时的花鸟画已然成了儒家道德规范的 载体,代表着儒家的道德标准和准则。 

中国花鸟画的审美寓意和表现* 中国花鸟画 审美寓意 第1张

图7 刘海粟 水龙吟图轴 180cm×96cm 纸本设色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藏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鸡有五 德:头戴 冠 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 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 者,信也。”〔17〕 据此段论述可知,韩婴认为鸡是 “德”禽,从其生理习性、形态特征等方面来匹 配君子所应具备的五个品德操行(文、武、勇、 仁、信)。 许多画家对“鸡”图像进行描绘,其中最著名的是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所作《芙蓉锦鸡 图》(图1),就是通过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来 强调儒家的“比德”思想。

这幅画描绘了一只羽 毛华贵斑斓的锦鸡落在芙蓉枝头,回首凝望着 空中追逐嬉戏的蝴蝶。在绘制技巧上,运用了 双勾重彩的工笔技法,设色艳丽典雅。尤为值 得关注的是,在画作右上方有一处宋徽宗赵佶 的诗跋曰:“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 五德,安逸胜凫翳。”〔18〕 由此可知,这一诗跋与 此图绘画内容相对应,不仅明确指出了峨冠锦 鸡象征着君子“五德”,还进一步强调了金秋时 节芙蓉花开、珍禽瑞应的美好寓意。 

我们再来看看“树木”所象征的道德品质 和操行。 五代荆浩《笔法记》载:“夫木之生,为受 其性,松之生也,枉而不曲……势既独高,枝低 复偃,倒挂未坠于地下,分层似叠于林间,如君 子之德风也。”〔19〕 荆浩之言,是说“松”的外形 特征(匪青匪翠、倒挂未坠于地)是由自然本性 (枉而不曲、萌心不低)所决定的,这就是君子 之德风,与松的生性相互匹配。 

中国花鸟画的审美寓意和表现* 中国花鸟画 审美寓意 第2张

图8 [明]沈周 椿萱图轴 171.4cm×93.6cm 绢本设色 安徽省博物馆藏

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载:“且松者若公 侯也,为众木之长,亭亭气概,高上盘于空,势 铺霄汉,枝迸而覆挂,下接凡木,以贵待贱,如 君子之德,周而不比。”〔20〕 这是讲,韩拙将松树 枝干向上盘空、向下覆挂比作君子之间关系密 切却不相互勾结的美好德行。 由于松、竹、梅皆具有经冬不凋、耐寒生长 的特性,被并称为“岁寒三友”,可见于南宋林 景熙《霁山集》载:“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 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21〕 

历史上诸多画 家以松、竹、梅为描绘对象进行绘画创作,成了 花鸟画中常见的题材。 元代李衎《竹谱详录》载:“凡竹生于石, 则体坚而瘦硬,枝叶多枯焦,如古烈士有死无 二、挺然不拔者。生于水则性柔而婉顺,枝叶多 稀疏,如谦恭君子难进易退、巽懦有不自胜者。 

惟生于水石之间,则不燥不润,根干劲圆,枝叶 畅茂,如志士仁人卓尔有立者。”〔2 2〕 这一论述 是讲,由于竹子生长环境的不同,其枝叶则表 现为多种形态,进而可分别象征古代烈士誓死 不贰的坚定意志,谦恭君子慎于进取、勇于退 让的美好操行,以及志士仁人特立突出的高尚 品德。 

元代吴镇所作《雪竹图》(今佚),自题诗 云:“董宣之烈,严颜之节。斫头不屈,强项风 雪。”〔23〕 这一论述显然是以竹子在风雪中仍挺 拔直立的本性来象征董狐、赵盾(宣子)刚直的 品格,严颜、颜杲卿坚贞不屈的气节,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英烈们的敬佩之意。 

明代杨士奇《题岁寒三友图》:“独徘松苍 苍兮虬枝,竹翛翛兮凤羽。梅皎皎兮琼芳,凛寒 节兮偕处。芬芳菲兮春晖,倏零落兮秋露。惟所 禀之贞洁,阅岁年于迟暮。”〔24〕 此段论述是讲, 一般的植物盛开在春天,凋零在秋天,只有松、竹、梅天性贞洁、坚守节操,才可一同抵御寒霜 冬雪。 明代唐寅《岁寒三友图》(图2),描绘了 松、竹、梅折枝交错的形态。在绘制技巧上,运 用了水墨写意的表现手法,格调秀逸洒脱。其自 题诗云:“松梅与竹称三友,霜雪苍然贯岁寒。

只恐人情易反覆,故教写入画图看。”〔25〕 唐寅以 松、竹、梅在寒冬之时叶不凋零的本性象征君 子于危难之时仍遵循朋友之义的道德品质。 清代郑燮所作《竹石图》(图3),描绘了 兰、竹于陡峭的岩石中纵横掩映的景象,采用 对角式构图突出了兰、竹生长环境的险峻与恶 劣,以水墨写意的绘画手法表现了兰、竹挣脱岩 石、肆意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其自题跋云:“饮 牛四长兄其劲如竹,其清如兰,其坚如石,行辈 中无此人也。……竹无竿,兰叶偏,石势仄,恐 不足当君子之意,他日当作好幅赎过耳。”〔26〕 郑 燮以竹之劲、兰之清、石之坚的品性来表达其 对饮牛四长兄具备君子德行操守的赞扬之情。 

总而言之,绘画艺术家们以花鸟画为道德 载体,既赞叹了某种道德品质和内涵,也进一 步表明了其所认同、欣赏的道德标准与准则。 如北宋《宣和画谱》载:“草木之华实,禽鸟之 飞鸣……架雪凌霜,如有持操,虚心高节,如有 美德……” 〔27〕 实际上,儒家“比德”思想正是通 过花鸟画这一艺术表现方式才得以显现。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ongGuoHuaNiaoHuaDeShenMeiYuYiHeBiaoXian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