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正是以椿、萱来寓意其 祈望父母能够健康长寿的吉祥祝愿。 清代沈铨所作《柏鹿图》(图9),画面右侧 的鹿立身转头看向穿梭于树丛的麻雀,左侧的 鹿则趴在地上扭头盯着被猴子捅了窝的马蜂,两两视线相互交映,富有趣味性。这幅画以蜂、 猴、雀、鹿四种动物名称的谐音来寓意封侯、 爵、禄,如《礼记·王制》云:“王者之制禄爵,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49〕
由此可知,绘画艺术 家们正是通过所作自然物象的谐音来寓意对 美好、吉祥的追求和希冀,同时也是人们精神 情感的一种寄托。 清代蒋士铨《费生(天彭)画〈耄耋图〉赠百 泉属题戏作》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 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蝠、鹿与蜂、猴,戟、 磬及花鸟,附会必含媚,影射各呈巧。
到眼见猫 蝶,享意期寿考。”〔50〕 人们热衷于追求幸福、吉兆、顺利等寓意,画师们便将本不相关的两种事 物联系在一起,以谐声取譬的隐语来表达赞美、 祈福。如画蝠、鹿寓意福禄,画蜂、猴寓意封侯, 画戟、磬寓意吉庆;费生彼所作之画美其名曰为 “耄耋图”,然目之所见则以猫蝶音谐耄耋。
可 以说,关于“耄耋图”这一绘画题材深受画家们 喜爱,如宋徽宗《耄耋图》、明戴进《耄耋图》、 明代孙克弘《耄耋图》、清代沈铨《耄耋图》、徐 悲鸿《耄耋图》、齐白石《耄耋长年》。 总之,花鸟画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将所绘的 自然物象赋予了吉祥寓意。
绘画艺术家们通过 主观地选择特定物象,以其所象征地独特含义来寓意人们某种具体的、朴素的愿望和祝福。 这种包含着民俗文化的“吉祥”已远远超越了 “比德”的范畴,然而这两者皆是从自然物象 的本性延伸开来,因此花鸟图像的“吉祥”又与 “比德”思想联系起来并交织一体了,成为中国 绘画的一个重要传统。
注释 :
* 本文为 2021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美术的当代复 兴研究》(21ZD23)阶段性研究成果。2022 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 新计划项目《“比德”与“移情”审美心理比较研究》(KYCX22_2284)阶 段性研究成果。
〔1〕 陈晓芬译注 :《论语》,中华书局 2019 年版,第 72 页。
〔2〕 叶朗著 :《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56 页。
〔3〕 同〔1〕,第 117 页。
〔4〕〔汉〕司马迁著 :《史记英选》,商务印书馆 2018 年版,第 66 页。
〔5〕 万丽华、蓝旭译注 :《孟子》,中华书局 2019 年版,第 240 页。
〔6〕 焦子栋译 :《荀子通译》,齐鲁书社 2016 年版,第 417 页。
〔7〕 陈致、黎汉杰译注 :《诗经》,中信出版社 2016 年版, 第 50 页。
〔8〕 同〔7〕,第 487 页。
〔9〕 林家骊译注 :《楚辞》,中华书局 2019 年版,第 161 页。
〔10〕同上〔9〕,第 124 页。
〔11〕〔唐〕魏征主编:《隋书》,中华书局 2019 年版,第 1415 页。
〔12〕王启兴主编 :《校编全唐诗》,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351 页。
〔13〕方润生主编 :《国学经典诵读》,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128 页。
〔14〕李德壎编著 :《历代题画诗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926 页。
〔15〕同〔14〕,第 1198 页。
〔16〕楚默著 :《楚默全集·中国画论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 年版,第 420 页。
〔17〕〔汉〕许慎著 ;秦向前编译 :《说文解字精华》,江苏 美术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96 页。
〔18〕同〔14〕,第 1123 页。
〔19〕俞剑华编著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07 页。
〔20〕同〔19〕,第 668 页。
〔21〕吴企明、杨旭辉注评:《历代题画绝句评鉴》(第 4 册), 黄山书社 2018 年版,第 123 页。
〔22〕汤麟著 :《中国历代绘画理论评注·元代卷》,湖北美 术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54 页。
〔23〕成乃凡编 :《增编历代咏竹诗丛·上》,山西人民出版 社 2010 年版,第 685 页。
〔24〕马积高、曹大中主编:《历代词赋总汇·明代卷第 6 册》,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4925 页。
〔25〕前揭《历代题画绝句评鉴》第 3 册,第 163 页。
〔26〕蒋文光主编 :《中国历代名画鉴赏》(下册),金盾出 版社 2004 年版,第 994 页。
〔27〕吴孟复主编 :《中国画论》卷一,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87 页。
〔28〕同〔19〕,第 1037 页。
〔29〕刘正成主编 :《中国书法全集》(第 38 册),荣宝斋出 版社 2002 年版,第 482 页。
〔30〕蒋义海主编 :《中国画知识大辞典》,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523 页。
〔31〕邵洛羊主编 :《中国美术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83 页。
〔32〕同〔25〕,第 267 页。
〔33〕丁涛著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学科名师研究·刘海 粟》,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346 页。
〔34〕同〔19〕,第 1052 页。
〔35〕同〔19〕,第 1065 页。
〔36〕穆益勤编著 :《明代院画及浙派史料》,上海美术出版 社 1985 年版,第 142 页。
〔37〕同〔36〕,第 111 页。
〔38〕〔39〕〔晋〕张华注 :《禽 经》,中华书局 2007 年 版, 第 69 页。
〔40〕杨天才译注 :《周易》,中华书局 2019 年版,第 312 页。
〔41〕〔晋〕崔豹撰 :《古今注》,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10 页。
〔42〕同〔7〕,第 253 页。
〔43〕王秀梅译注 :《诗经》,中华书局 2019 年版,第 218 页。
〔44〕丁羲元著 :《任伯年年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94 页。
〔45〕同〔19〕,第 646 页。
〔46〕同〔19〕,第 648 页。
〔47〕王铁柱、李思齐编著 :《中国明清绘书鉴赏》(明代), 民族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56 页。
〔48〕孙通海译注 :《庄子》,中华书局 2019 年版,第 6 页。
〔49〕胡平生、陈美兰译注 :《礼记、孝经》,中华书局 2019 年版,第 88 页。
〔50〕《清代诗文集汇编·忠雅堂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645 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ongGuoHuaNiaoHuaDeShenMeiYuYiHeBiaoXian_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