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此海非彼海
如屏风般的隔墙,悬挂着一张黑白色调的大油 画,题为《神话》(图3),为第十单元;紧接着第 十一单元,悬挂着一张白色的大幕布,在上面投放动 画的视频影像,题为《归途》,也有“落幕”的意 思。这两个单元讲述的都是海上寓言,但有所不同: 一是图中主角身份的差异,如神与兽或西方之神与东 方之神;二是图中主角境遇有别,如“漂浮”与“沉 浸”。
尽管如此,其整体语境还是海。 一束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希腊海神波塞冬和中 国神仙铁拐李,二者左右对峙。画面上,作者提取了相 关的形象符号,将其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叙事文本,而 熟悉的神话被陌生化了,其叙事结构也被打散了。 海,是画之主体也是主题。波塞冬与铁拐李,两 人形象在画上体量都不大,却隐含着一个有趣的叙事 关系:波塞冬暴怒时,可引发海啸,使大陆沉没,也 可以抚平风浪,为人类带来福祉;而铁拐李随身携带 着人们熟悉的“八仙过海”故事——那八仙各凭宝物 在海上玩乐,遭到东海龙王的阻挠,双方展开较量。
可范勃只选择了铁拐李这一形象,其余不论,似乎在 有意弱化这一神话的分量。难道作者故意将海权交给 了波塞冬,让东海龙王退场?也许这是一层寓意。画上的海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隐藏着许多旋涡,大量 神怪出没,且色调阴沉,一片死寂。难道作者让波塞 冬作法,让此海变为人类的苦海,而铁拐李又凭其宝 物“过海”,天上有带翼的小天使,有非龙非马的神 兽,也有中国神话中凤鸟的图像,此时是否有度人之 意?也许这又是一层寓意。波塞冬的海变化莫测,不 同于铁拐李的海,此海非彼海,但被范勃统合在一张 画面上,同是一片海域。
借海为题,以画为喻,在波 塞冬与铁拐李的背后,似乎隐含着另一个大命题,即 全球化时代人类如何和谐共处,又如何与大自然和谐 共处?海,本身就深不可测,而“延绵”又将海的维 度拉长了。 面对大海,是“度”还是“渡”?“渡”的 本意是过河,而“度”则言进退。佛说我渡世人, 此“渡”亦可为度。
这一主题贯穿到今天的范勃 个展——“预言的寓言”(广东佛山和美术馆, 2025),还是以零散化的主题陈述,整合为一个意义 互通的话语框架。词,有所指,而其意向,还在于人 的领会。是渡,还是度?不就多了三点水的偏旁,有 水也罢,无水也罢,度过去了,你就进入了。
此时此地,此形此景,作者让你进入他所预设 的语境。可如何读解,他将话语权交给你。你说范勃 是观念主义者,看什么是什么,或看什么不是什么。 你也可以说范勃是彻底的经验主义者,那是一种哲学 的态度,可以很冷静地看到眼前事物。他尊重个人的 经验但会重新建构你的认知,在临时创造出来的展厅 里,体会他对世界的想法,排除预设,在知觉性的经 验中找到“实在”的概念,从个别想到普遍的经验。
这是双重叠置的空间,有质量的下垂的幕布与 无质量的变幻的图像,相互“呈现”,适时地唤醒我 们意识中潜在的心理影像,从而构成自我陈述。我是 观者也是读者,观看与阅读,翻来覆去,穿行其中的 还是词语。有趣的是那逆向性的布局。从作品的叙事 逻辑来看,这种逆向性无疑是双重驱动,回避了表象 给予人的知觉所带来的悖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FanBoGeZhanYuYanDeYuYanZhiSuiBi_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