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吕凤子的绘画笔法与造型
在中国画发展的当下来说,造型决定笔 法、章法、气息等一切视觉元素。而在传统书 法表现当中,认为笔法决定结构,进而影响章 法。在凤先生所处的时代,他秉承的还是笔法 决定造型的书法观念,延续宋元以来的中国 画写意观。凤先生的绘画探索可以给我们提供 一个理解传统中国画比较准确的视角。
在他的书法中主笔粗重且多拧转提按动 作,形态丰富,辅助笔画则形态直露、动作简 单。如右图他署款的“凤”字,外面“风”字外 框左笔驻笔下行,浑圆挺劲。右笔驻笔下行有扭 动,粗细如左。框内草写的“鸟”字动作就非常 精彩了,延续上笔的牵丝在左框上驻停,快速右 行、转下,再上翻笔锋右行并转下,驻笔蓄力后, 迅速完成按、提、行、折、转、按、翻、驻等一系 列动作,将“鸟”的竖折弯钩由粗到细再到粗,一气呵成。
这种线性节奏和线形技巧在他的画 中是与书法同频率的。以其所作《虬松》为例 右图中头部上方轮廓线,从左眉毛处轻起笔, 一路压锋上行,至头顶时顿压结构,右转下行时 已经转为虚灵的枯笔,收锋极细后至耳后。也 就是说,他通过一组用笔动作将笔、形、线、结 构、质感等都传递了出来。
先生用笔讲究,故而 线条耐看。宋牧谿画罗汉有此法,只是牧谿用 笔圆转提按,凤先生用笔顿挫。两道长眉在细 线提按交叠的笔法中表现形态与质感。而在下 颌骨与耳交接处,则以率露的短线勾写处理。 以衣服领襟粗笔与右外轮廓肩背袖的笔法处 理都有通过书写式的笔法表现形体结构,衣褶 处则线条率意。在粗细线的对比上,既将反差 拉大,又通过主、副笔将其和谐组建在一起。 可见其书画单个笔画的一致性,其组合笔 画也具有一致性。
(二)书画写形同步
中国画的笔法决定造型,它造型的技术基础和观念都源于书法,形是“写”出来的。 譬如写字,先在心里有了字形,预知了其形的 高矮胖瘦、笔画的多少、笔画的顺序等,在画 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意在笔先”。写的时候, 要注意的就是点画的顾盼映带,通过提按拧 转,令点画一气呵成。
凤先生很早就认识到, “形”是“经过很好加工而具足‘骨气’或‘气 韵’的‘形似’,而不是没有加工‘错乱而无 旨’的‘形似’”。要做到在画中的“写”,画中 的“形”必须要经过加工提炼,达到“神完气 足”的要求。凤先生经过了系统的西画写生训 练,对于写生形的锤炼有着精深的理解与体 验。他的《黄山松》以线面结合的表现手法, 提炼了极具代表性的屈曲虬龙、铮铮傲骨的 黄山松形象。这些写生形被他进一步提炼为 “画形”,或单独成画,或为人物背景。右图 前抑而后扬两棵形象简练的松,通过干挺、枝 屈、针少,表现出其饱经风霜,寓意人生逆旅 多磨难,百折不屈的高贵品质。
为了符合书写, 从“自然形”到“写生形”到“画形”,要经过多 次的“加工”,既保留自然形的“神采特质”, 又要符合书写顺序与顺畅的笔法特点。画中 松的两干右斜取势,如“凤”字左倾右侧体势 几乎对应,松枝左右穿插回势所带来的上下疏 密节奏也与“凤”字相同。这种书画形、势、空 间分割、节奏等完美对应的,应该是凤先生偶 尔为之的尝试,更多时候运用对应的原理。
以 上图《罗汉》为例,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 程式化形。为了形的书写顺畅,人物形象经过了 “程式化”的提炼,头部、衣物等。运用“程式 化”的处理,同时期的画家都一样,凤先生取而 代之的是其特定的线质。与同时期的王震所画 人物一味书写相比较,凤先生的“程式化”是自 己艺术语言的完善和提纯,不会流于“概念”。
二、吐故纳新。前文反复提到凤先生很注重写 生,所以他画中的形象多从写生中来。说到写 生,要提一下中西画写生各自的特点。中国画从 来都注重写生,不过,是“写其生意”—通过 加工过的画形来传物象的神、画家的神。画面 形式偏向于线。西画也注重写生,前期多注重 写实,靠近物象,画面形式直接,偏向于体,后 期吸收了东方的写意观念,多意象,形式多样、 开放。
凤先生所处的时代接受的是西画前期的 观念,于人物有非常明显的体积意识、人体结 构意识、画面的空间意识。高明的是,凤先生 处理这些新观念、新形式是经过了过滤和转 化的,正如上文说的,化解在其书画同频的笔 法之中。上图箭头所指处左颞骨处、右耳后的 细线虚处理,喉结的勾勒,锁骨与衣领的翻折等处的处理,无不体现出凤先生对形与线的 精准驾驭。画面貌似粗疏,实则真放存精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vFengZiDeHuiHuaYuShuFaKongJianGuanXiLun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