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秋暑憩多景楼诗》考 ——再论米芾更名时间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09-14 12:41260
二、书风分析书法特征分析可以佐证笔者的观点。从传统目 鉴角度来看,《秋暑憩多景楼诗》和《与中书侍郎 书》风格极为接近,显然是同时所书,但为了严谨 起见,也是为了更好地梳理米芾书风嬗变脉络,笔 者还是用系统的图像分析略作论证。 元祐四年至五年间,米芾受“折纸书”梦境的 影响,开始收敛过于汪洋恣肆的取势,这一变化影 响了笔法运用,相对较为保守。如图...

二、书风分析

书法特征分析可以佐证笔者的观点。从传统目 鉴角度来看,《秋暑憩多景楼诗》和《与中书侍郎 书》风格极为接近,显然是同时所书,但为了严谨 起见,也是为了更好地梳理米芾书风嬗变脉络,笔 者还是用系统的图像分析略作论证。 元祐四年至五年间,米芾受“折纸书”梦境的 影响,开始收敛过于汪洋恣肆的取势,这一变化影 响了笔法运用,相对较为保守。

如图 5 所示,元祐 三年,竖弯钩笔顺承元丰末、元祐初的一贯思路,并假“以势为主”予以调整,重顿后出钩,形态极 为突出。元祐六年,多数竖弯钩笔已经变化为圆转 如意的草法形态。元祐五年所作显然处于过渡阶 段,《秋暑憩多景楼诗》的“光”字和《与中书侍郎 书》的“见”“祝”均是如此。 竖钩的嬗变趋势也与此类似。

《秋暑憩多景楼诗》考 ——再论米芾更名时间 米芾 《秋暑憩多景楼诗》 第1张

图 4 米芾《与中书侍郎书》

如图 6 所示,元 祐三年竖钩顿挫斩截分明,形态突出。元祐五年 《与中书侍郎书》、《秋暑憩多景楼诗》笔法保守, 略显平庸,几乎看不出米氏风采,正是在“折纸 书”思路下调整所致。元祐六年既非三年之“鼓努 为力”,也非五年的平庸之态,相对成熟。

《秋暑憩多景楼诗》考 ——再论米芾更名时间 米芾 《秋暑憩多景楼诗》 第2张

图 5 竖弯钩笔形态分析

孙过庭书谱》中曾提到学书经历可分为“初谓不及,中 则过之,后乃通会”等阶段,就此笔画而言,元祐 三年可为“过之”,元祐六年可为“通会”,元祐四 年则是在此之间的调整阶段。 

除转折笔画外,部分同字的简单笔画也能体现 这一嬗变趋势。如图 7 所示,“斤”旁、“人”、“入” 末笔,元祐三年均有“鼓努为力”之嫌,五年所书 “渐”“人”“入”字形态趋于保守,正是“折纸书” 所致,而六年之后的运用逐渐圆融。 

综上所述,虽然《秋暑憩多景楼诗》是米芾最 拘谨的作品之一,但米芾书法风格随时间的嬗变脉 络呈一纵一收,再纵再收的螺旋上升趋势,前辈学 者仅仅依靠个别笔画的“稚拙”系年是不够严谨 的。系统的图像分析与上述行踪梳理结果一致,证 实《秋暑憩多景楼诗》的确书写于元祐五年。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QiuShuDuoJingLouShiKaoZaiLunMiGengMingShiJian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