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意境融通:明代《采莲图卷》中的融合美学范式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09-07 10:062880
摘要:明代《采莲图卷》是由唐寅所画《采莲图》、文彭草书《采莲曲》、项元汴所画《小景山水》共同组合而成的长卷作品。 《采莲图卷》以绘画和书法融合的表现形式描绘了盛夏清晨采莲女在池塘上泛舟采莲的场景,图卷中绘画、书法、诗词的整体性意境 以及起承转合式的形式语言将无上清雅之境呈现出来。因此,该图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绘画作品,而是可以当成以融合性艺术语言衔 接书...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三、意境融通:《采莲图卷》的核 心美学原理

《采莲图卷》是由不同的三人共同 创作而成,但长卷的整体绘画语言格调与绘画韵味却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性,这着重 体现了项元汴作为长卷编排者高超的审美 观念,他将“意境融合”理念作为了整幅 长卷核心编排实践中奉行的美学原理,[5] 这在他的《小景山水》中尤其可见一斑。 

意境融通:明代《采莲图卷》中的融合美学范式 采莲图卷 唐寅 融合美学 第1张

图3 项元汴山水小景

项元汴在编排长卷过程中实际上有两种编 排选择,要么是将唐寅的《采莲图》放 在卷首,要么是将文彭草书《采莲曲》放 于卷首。项元汴实际上是先获得《采莲 曲》书法,然后再获得《采莲图》绘画, 但整体的编排却是反过来的,也就是《采 莲图》先于《采莲曲》在画面中出现。笔 者推断项元汴这种编排方式有以下几方面 的考量:首先,“画(唐寅)—书法(文 彭)—画(项元汴)”这种组合形式的韵 律感较为活泼,符合观赏者的观赏节奏。 其次,书法的整体篇幅过长,如果放于卷 首,后面是唐寅和自己的作品会让观者感 觉是书法和绘画两个部分的内容,形式感 较差。

再者,当时唐寅在社会中已经有了 很大的名气,是“明四家”的重要代表人 物,文彭作为“明四家”中文征明的长 子,在辈分和名气上应该靠在唐寅后面, 项元汴是三位创作者中年龄最小的,因此 他在编排长卷过程中将《小景山水》放置 画面最后方也是合情合理的。 

项元汴在《采莲图卷》中添加了自己的《小景山水》创作实际功能是弥补 仅有《采莲图》和《采莲曲》的不整体感 和不完整性,通过对比项元汴与唐寅在绘 画中的近景处的植物处理方式与远景处植 物、岸边、远山之间的衔接关系,可以发 现他是在承接唐寅画卷中的画面内容。

当 然,项元汴也可以把文彭的书法作为长卷 结束部分的内容,但这种结束方式显然不 符合项元汴的艺术鉴赏审美原则,于是他 以轻松、素雅的简约画面结束了整幅长 卷,成就了《采莲图卷》作为可鉴赏的具 有连贯性与完整性的艺术作品。他的画面 承袭了前面两位艺术创作者在艺术形式上 的气韵,同时也促成了长卷连贯始终的气 韵感与韵律感。

所以,观者在不知情的情 况下观看《采莲图卷》,会认为这幅长卷 是一个人的创作,足以体现画面在整体风 格上的统一性,即“意境相融”是项元汴 在编排《采莲图卷》时所秉持的核心美学 原理:虽加入个人创作,却未喧宾夺主, 保持画面统一的协调性与和谐性,不破坏 长卷画面的整体连贯气息。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iJingRongTongMingDaiCaiLianTuJuanZhongDeRongHeMeiXueFanShi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