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陈洪绶、任伯年创造的写意手法与 苏武气质的匹配
1陈洪绶以刚健冷峻之笔树立苏武形象 陈洪绶的三件“苏李泣别”图都作于中年, 处于其人物画的发展创新期,对苏武气质形象 的直接表达与间接衬托都颇具巧思,蕴藏着独 具一格的艺术见解和高超精湛的绘画技术。 首先,塑形用笔有刚健生气。一是衣纹线 条似蕴“剑气”“萧意”,可品读出苏武“一节 坚持十九年”的志气精神。
傅抱石 苏武牧羊图 62cm×84.8cm 纸本设色 1943年 故宫博物院藏
1632年和1635年版以 “钉头鼠尾描”绘破衣的褶纹,棱角四出,刚劲 挺健,顿挫有致,具有如屈盘铁丝般的力量感 和节奏感。1646年版则为“高古游丝描”,无棱 无角,曲张适度,从容工整,如春蚕吐丝一般 稳健浑劲,似悠悠箫声直吹入心,不仅表达了 苏武的离愁别绪,且圆中带方,坚韧有力,是其 忠贞不渝的内心写照。二是人物面貌富有“锐 气”,面部处理简洁有力,目光如炬,锐利又有 傲气,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正气和对不忠之臣的 不屑。三是姿势动作凸显“骨气”。1632年版的苏 武坐于石上,节杖仍立,身体向左前倾,似乎在 盯着脚边的青草,用宽大衣袖遮住整个面部的 李陵与其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另外两版苏武的动作一致,一脚向前呈不屈之态,一手拂 面有拒绝之意,加之李陵的衬托,均展现出了 苏武超然于世的铮铮铁骨。 其次,布景著色有古意。
[清]任伯年 苏武牧羊图轴 149.5cm×81cm 纸本设色 1880年 故宫博物院藏
设色古雅,以淡 彩衬人物,笔墨浓淡相济,浓而不滞,淡而不 薄,画面的空间感和距离感较强,透射出了苏武 傲然挺立、绝不妥协的精神。其所绘的山坡、衰 草、枯枝等景物古拙高雅,显现出了一派荒寒 凄凉、空阔萧瑟的塞外景象,衬托了主人公超 然物外,不会因安逸富贵而折节的坚定信仰。 其中1646年的作品绘于侵略战乱时,已明 显不赋和平岁月时的雅趣,且出现了许多令人 不安的异地元素,如熊皮、荆棘、羊群和贫瘠 的北方地貌,并且画出了跪乳的羔羊,似有“归 汉”之望〔19〕 ,画中之深意不言而喻。
[清]任伯年 苏武牧羊图轴 127.5cm×51.3cm 纸本设色 1871年 中国美术馆藏
此三幅作品
都将苏武绘于更高处,他一袭汉服,高举节杖,
目光坚毅,威风凛凛,俨然为一位万古不移的
英雄楷模,而李陵则为背向,身着胡服,掩面拭
泪,悲痛难忍,虽依旧为军人穿戴,但已全然没
有了将军的英武之气,与苏武的形象完全相反,
一高一低、一正一侧的视觉起伏中似乎暗含着
对李陵“叛”的一种唾弃与征讨,似在表达内心
对苏武的某种“认同感”。
相比前代,陈洪绶因处明末乱世,有遗民
之痛,对捍卫家国的英雄人格体悟显然更深。
三幅作品寄托遥深,有“亦剑亦萧”之妙,剑气
凛然,却带着幽冷和萧瑟有“生为汉宫臣,死为
胡地骨”之孤峭感。
2.任伯年在陈洪绶基础上丰富写意手法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任 伯年现存世19幅 《苏武牧羊图》(含1幅颜文樑父亲临摹的任伯 年手稿)。数量之多高居前列。他画得多画得 熟,却常画常新,除最常选择的立轴形式外,横 卷、团扇、折扇、小品亦能轻松挥就,勾勒、点 簇、泼墨交施互用,水墨、淡彩、意笔各具特 色,构图、造型、取景、选色也是新意迭出。
[清]任伯年 苏武牧羊图卷 67cm×140cm 纸本设色 1874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任伯年的《苏武牧羊图》集中绘于19世纪 70至80年代,早年和晚年的存世作品较少,1880 年和1883年的两幅是其盛期的代表佳作—在 构图、用笔和用色上都极为相近,技法成熟,而 且从中能够看出其苏武主题创作的延续性。 画中苏武外披皮毛氅衣,头戴风貌,怀抱 节杖而立,均采用直角三角形式构图,背景无 点缀,色墨古雅协调,凸显苏武的个人形象。在 安排苏武与羊群的位置时,通过遮挡与叠压的 手段使画面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与节奏感〔20〕 。从 敷色上来看,不仅色墨晕染与主题协调统一, 而且衣纹的墨痕间用淡彩过度,凹凸感极强, 有一种秋冬之美。
[清]闵贞 苏武牧羊图轴 29cm×18.4cm 纸本墨笔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他还以淡亮色和深亮色装点 细节,明确内外关系,增强了画作的写实性、跳 跃感和识别度。从笔法和笔意上来看,均用“钉 头鼠尾描”绘衣纹,笔力遒劲,简练明确,为了 凸显苏武的“天地浩然之气”,他的用笔更为粗 犷豪迈,并且着意加快了行笔速度,加强了起按 顿挫,以一松一放的“意笔”传递出苏武内心的 情感波动和坚定力量。尤其是1880年的作品,还体现出了任伯年后期作画的“速写性”,衣纹如刀削斧 凿般的转折使人仿佛感受到北海凛冽的寒风,却衬托 出苏武豪迈旷达的气象。
[清]黄慎 苏武牧羊图轴 178.4cm×91.1cm 纸本设色 苏州博物馆藏
值得关注的是:任伯年在太平天国运动几近失败 (1865)、上海金融风暴席卷(1883)、中法战争(1883— 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5)等重大事件发生时都有创 作《苏武牧羊图》,无论出于商用还是其他,时事的影 响不可忽视。他曾于画中题诗云“身居十里洋场,无异 置身异域”,借苏武独处异国却矢志不渝的精神,比喻 自己身处殖民地化的上海但仍胸怀家国的心志。图中 的各个细节—笔直挺立的节杖、坚如磐石的眼神、 依偎哀鸣的山羊等都别有深意,诉说着高尚的民族精 神,更有昭示观者之意,充满着“怫郁、苦闷和悲愤、 反抗的情调”〔21〕 。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ongZhenRenGeDeDianFanSuWuTuXiangJiQiXiangZhengYiYi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