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的《太白山图》卷
“元四家”以纵逸的情怀、萧散的笔墨、深厚的功力创造出“逸格”山水,将五代、北宋以来的山水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们长期遁迹山林,过着隐居生活。“元四家”中的王蒙,对隐居的态度不像其他三家...
书画赏析
2017-05-19 21:39
0
4681
文徵明行书《自书西苑诗》卷
我们这里欣赏的行书作品(左下二图均为作品局部),为文徵明《自书西苑诗》卷。此卷纵37厘米、横504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作品之末钤有白文“文徵明印”、朱...
书画赏析
2017-05-19 21:35
0
3739
赏读岳五海的新疆山水画
岳五海出生于山西省偏关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38年前,他应征入伍,来到昆仑山下的军营,从事美术新闻宣传工作。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也一直没有放下手...
书画赏析
2017-05-19 21:33
0
2095
夏叔文的《柳汀聚禽图》
夏叔文的传世作品《柳汀聚禽图》(见右图)为纸本,设色,纵130厘米,横67.7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在入藏辽宁省博物馆之前,此作曾被清代的陈舒、刘恕、陆...
书画赏析
2017-05-19 21:31
0
3137
祝允明楷书《东坡记游》卷
古代的苏州城内有四大禅寺,历史最久远者,当属始建于三国初的东禅寺。明代中期,东禅寺有一位名为“天玑”的禅师,雅好诗文、书画,与吴宽、沈周、唐寅、文徵明、祝允...
书画赏析
2017-05-19 21:28
0
3068
祝允明草书《七律诗》轴
明代成化、弘治时期,在嬗变的哲学、文化、艺术思潮影响下,形成了一股浪漫主义书法风潮,以畅神适意、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吴门书法”迅速昌盛,产生了祝允明、文徵...
书画赏析
2017-05-19 21:23
0
3156
南宋佚名的《松湖钓隐图》
唐人绘画讲究夸张、大气,作品的浪漫情调较浓;宋人绘画讲法度、重写生,用笔严谨而规矩,作品的庙堂之气甚重。而宋代士大夫游戏翰墨之笔,则如填词般轻松。元代的绘画...
书画赏析
2017-05-19 21:21
0
3768
赵雍的《澄江寒月图》
中国画家喜爱表现静、寒之境。寒江静雪、古木枯槎、深山萧寺、秋霁烟岚等这些画题在表现时皆要于宁静中透着幽冷之意。然而,就是这静与冷反映出画家一种独特的心境,...
书画赏析
2017-05-19 21:15
0
2925
吴宽行书《送慧泉诗》轴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玉廷亭主,世称匏庵先生。明焦竑《玉堂丛话》记:“吴公为人静重醇实,自少至老,人不见其过举,不为慷慨激烈之行,而能以正自持。遇...
书画赏析
2017-05-19 21:03
0
1510
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图》
“罗汉”系梵文的音译,也作“阿罗汉”,最早由印度传入。据台湾学者林谷芳介绍,广义的“罗汉”指佛教法界中的声闻、缘觉,声闻为直接听佛说法的弟子,缘觉为悟得因缘的觉者。林氏还说:“文人喜写罗汉,因罗汉多超出常轨,风...
书画赏析
2017-05-19 20:59
0
4316
《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
南宋佚名的《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 西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佛画也随之传入。佛画的传入至今已有两千年的时间了,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魏书·释老志》载:...
书画赏析
2017-05-19 20:51
0
3617
南宋佚名的《寒鸦图》
宋代初年,皇帝即仿五代西蜀、南唐旧制,建立翰林图画院。宋室南渡后,大批画家南下,绘画创作达到鼎盛,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院体画。 山水画是南宋院体画的重要组成...
书画赏析
2017-05-19 20:47
0
3532
王宠行草《七绝二首》
明代中期,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为代表的吴门书法群体,在继承传统优秀书法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突破了明代初期以来“馆阁体”对书坛的笼罩,一扫靡靡之格,开辟...
书画赏析
2017-05-19 20:40
0
7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