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梁楷泼墨画的形成
虽然梁楷在当今为备受推崇的重要 画家,但画史关于他的记载却很少,其作 品也未引起时人足够的重视。元人夏文彦 对梁楷其人其画有简略的记载: 梁楷,东平相义之后,善画人物、 山水、道释、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 逸,青过于蓝。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 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 梁风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伏, 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10] 梁楷曾为嘉泰年间画院待诏,其作 品描写精妙,画院之人非常敬服。一次皇 帝赐予其金带,他却将金带挂于院内径自 离去。梁楷性嗜酒,称为“梁风子”,足 见他的离经叛道。“靖康之耻”后,宋高 宗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开始了偏安一 隅达一百多年的南宋政权。
图4 (传)宋 成宗道 仙人图 纸本水墨 147cm×96cm 捷克布拉格国家博物馆Náprstek博物馆藏
梁楷生活在风 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时代,此时朝内党派 纷争扰乱不堪,外加金人对南宋国土虎视 眈眈,时时欲取而代之,1208年“嘉定和 议”后南宋对金人俯首称臣,南宋陷入更 加破败不堪的境地。梁楷虽为画院中人, 但见不得世俗的龌龊,与其交游者多文人 修士,与禅僧关系颇为密切。 梁楷最初“师贾师古”,以“描写 飘逸”的白描画著称。
其《黄庭经神像图 卷》(图5)为纸本墨笔白描,绘道教神 仙及人间、地狱的种种情景共近百人,人 物衣纹劲挺而不失飘逸,云纹圆转灵动, 屋宇为严密的界画,山水树石则以淡墨轻 皴,卷末有“臣梁楷”的小楷字样,当为 任画院待诏时的应制之作。《黄庭经神像 图卷》虽然展现了梁楷个人风格,但仔细 分辨依然能看出受他人影响的迹象,其白 描人物可见远宗李公麟白描的痕迹,山水则兼具北宋之雄强与南宋之潇洒。因此, 剥去梁楷“减笔”的标签,其早期严谨精 妙的白描是走向没骨高峰的重要基石。 但梁楷的绘画风格从白描最终走向 纯粹的水墨没骨,其间经历了若干转变时 期。
图5 宋 梁楷 黄庭经神像卷(局部) 纸本水墨 翁万戈藏
《八高僧故事图卷》(图6)即为其 画风变化之肇始,此作不仅人物笔描的变 化更为丰富,个人风格愈加鲜明,更应注 意的是其山水的画法,天、水多用墨色渲 染,笔墨交融,构图亦变得支离破碎,而 与南宋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绘画联系 紧密。《出山释迦图》[11]则可见画风的 进一步变化,人物笔描愈加粗壮,且山水 的画法更为简略,笔意更为率性,皴染浑 然一体。进而在《六祖斫竹图》[12]中发 展成随意而短促的粗线条,树石表现则只 剩下一扫而过的笔触。
从《八高僧故事图 卷》到《出山释迦图》《六祖斫竹图》, 虽然线条逐渐变得粗壮,笔法更为潇洒随意,但似乎看不出人物表现中运用没骨法 的痕迹,那么又是如何突变为《泼墨仙人 图》纯粹没骨风格的呢?通过对梁楷山水 画的考察便可寻找到其中的线索。 宋南渡以后的山水画开始转向李唐 的风格,“盖李唐者,其源亦出于荆、范 之间,夏圭、马远辈又法李唐,故其形模 若此”[13],梁楷活跃于南渡后约70年前 后,此时李唐画风在南宋已经确定为画院 主流。由于李唐“出于荆、范”,因此梁 楷的山水画在笔意上亦可见范宽的影响, 尤其是其雪景山水,如《雪山猎骑图》[14] 中山头树丛的用笔与范宽的雪景山水极为 相似,但在运墨和构图方面则更多地体现 出受李唐、马远、夏圭一派绘画风格的影 响。如《雪栈行骑图》(图7)构图变得 更为奇崛,隐约透露出不安之感,画面大 面积刷染墨色,墨在画面中起到了主导作 用。
图6 宋 梁楷 八高僧故事图卷 达摩面壁·神光参问 绢本设色 26.6cm×64.1cm 上海博物馆藏
而在《水禽图》《秋芦飞鹭图》[15]等作品中最终形成了“墨汁淋漓”的风 貌。梁楷山水画的变化过程与其人物画风 的转变是一致的,在《布袋和尚图》[16] 中,人物外衣部分的笔法俨然山水画中 的树石,而在《寒山拾得图》(图8)中 细笔与阔笔相结合的随意挥洒则与《水禽 图》中山石画法如出一辙。
后人评价梁楷 早期作品言:“梁楷写佛道像细入毫发, 而树石点缀则极洒落,若略不注思者,正 以像既恭谨,不容不借此以助雄逸之气 耳。”[17]从一开始以山水助人物的“雄 逸之气”,到主动地运用山水画技法表现 人物,梁楷人物画“减笔”风格的形成在 一定程度上与其将山水、花鸟画的技法带 到人物画中相关。 吴其贞《书画记》载:“郑虔《渊 明图》绢画一卷。画法精好,与梁楷所画 无异,盖楷祖此而然耶。”[18]郑虔为唐 代画家,擅山水、人物,嗜酒,擅狂草,“安史之乱”后被贬至浙江台州,他的绘 画影响了项容和王洽的泼墨画。
吴其贞所 见郑虔之画是否为真迹我们不得而知,梁 楷也未必见过郑虔的绘画,但泼墨画自唐 代以来的脉络是有迹可循的。而且泼墨画 家大多行为怪异而被视为“疯子”,常迷 醉诗酒即兴挥洒,但就在这挥洒之中,由 于禅宗思想、文人画理念的浸染及纸的物 质媒介的参与,水墨画发展迎来了飞跃, 纯粹的水墨没骨人物画产生了。
综上,从描写“细如毫发”的《黄 庭经神像图卷》到“墨汁淋漓”的《泼 墨仙人图》,梁楷将人物形象逐步提炼概 括,笔墨也愈加简化,在此过程中对李唐 风格的山水画技法的借鉴起到重要作用, 加之接以文人画理念和禅宗思想,另外智 融等人对淡墨的开拓也为梁楷没骨人物画 风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法积累。在南宋 政治、文化环境和梁楷个性才情的驱使下,最终形成了极富创新精神的“泼墨” 风格“没骨人物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unLiangKaiMeiGuRenWuHuaDeXingChengJiQiKaiChuangXing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