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域文化对阜阳汉简书法的影响
(一)楚文化的渊源
1 楚地书法传统的传承 阜阳在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领地,楚 文化底蕴深厚。楚地的书法传统对阜阳汉简 书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楚简(图10)书法 具有独特的风格,其笔画婉转流畅,结字灵 动多变,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阜阳汉简虽以 秦代“书同文”政策下规范的篆书为基础,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楚简的这些书风特 点。
图15 阜阳汉 简《庄子》
从笔画上看,阜阳汉简中的一些线条与
楚简相似,婉转流畅且富有弹性,如阜阳汉
简《诗经》中的部分笔画,与楚简的用笔方
式十分相似,体现了楚地书法传统中对线条
美感的追求。在结字方面,阜阳汉简也借鉴
了楚简的灵动多变,一些字的结构不拘一格,充满了变化和生机。这种对楚地书法传
统的传承,使阜阳汉简书法具有独特的地域
特色,区别于同期其他地区的汉简书法。
2. 楚文化审美观念的渗透
楚文化的审美观念对阜阳汉简书法风格 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渗透作用。楚文化崇尚 浪漫、神秘的美学风格,这种审美观念在阜 阳汉简书法中得到了体现。阜阳汉简书法中 的部分字体,笔画形态富于变化,体现了一 定的想象力,洋溢着浪漫主义气息。在一些 简牍中,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处常常带有一些 装饰性的笔触,使字体更加生动有趣,这与 楚文化中对美的追求是一致的。
(二)汉代地域文化交流的影响
1 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汉代是大一统时期,地域文化交流频 繁。阜阳处于中原地区与楚地的交界地带, 阜阳汉简书法自然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 响。中原文化注重规范、严谨,在书法上表 现为字体结构的规整和笔法的严谨。阜阳汉 简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原书法文化的这 些特质,使书法风格更趋规范和严谨。在字 体结构上,阜阳汉简中的一些字逐渐向中原 地区的规范字体靠拢,结构更趋稳定、规 整。在笔法上,阜阳汉简也吸收了中原书法 的一些技巧,如起笔、收笔的规范动作,使笔画更加规整、有力。这种与中原文化的交 融,丰富了阜阳汉简书法的内涵,使其在保 持地域特色的同时,又具有了一定的规范性 和通用性。
2. 区域间文化交流的体现
阜阳汉简书法还体现了汉代区域间文化 交流的特点。除了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外,阜 阳汉简还可能受到了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 通过与江淮流域其他地区汉简的比较,可以 发现一些相似之处,这可能是区域间文化交 流的结果。阜阳汉简中的某些字体风格与江 淮流域其他汉简有一定的相似性,这或许是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体 现。
这种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书法艺 术的传播和发展,使阜阳汉简书法不断吸收 新的元素,丰富自身的风格特点。同时,阜 阳汉简书法也可能通过文化交流对周边地区 的书法产生了一定影响,推动了汉代书法艺 术的整体发展。
阜阳汉简书法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不 同文化的广泛交流进一步丰富了它的内涵,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貌。我们将目光投向更 广阔的汉代书法图景,便会发现不同地区的 汉简书法,同样在各自地域文化、书写者群 体等因素的作用下,呈现出多样的风格面 貌。将阜阳汉简书法与其他地区的汉简书法进行比较研究,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其在汉代 书法发展脉络中的地位,明晰各因素对书法 风格形成的具体影响,从而深度挖掘其艺术 与历史价值。下文将就此展开具体对比。
四、阜阳汉简书法与其他地区汉简书法的 比较
(一)与西北汉简书法的比较
1 风格差异
西北汉简主要出土于敦煌、居延等地 的边塞遗址,多为屯戍文书。其书法风格粗 犷豪放、率意自然。由于书写者多为戍边士 卒和下层官吏,书写时更加注重实用性,往 往不拘小节,因此字体粗放率意,笔画质朴 且带有明显的刻画痕迹。例如居延汉简中的 《相利善剑刀册》(图11),年代为西汉 晚期至东汉早期,已进入隶书的成熟期。
其 字形扁阔规整;笔画提按有度,波磔夸张; 部分入笔与收笔处如刀似剑,充满了大漠孤 烟般的雄浑气势与剑客般的侠骨豪情[3]。而 阜阳汉简多为古籍抄本,书写者可能具有较 高的文化素养,其书法风格整体较为端庄古 雅、质朴自然。字体形态相对规整,笔画粗 细变化较为细腻,给人以温文尔雅之感。如 阜阳汉简中的《周易》(图12),用笔细 腻,线条婉转流畅,结构严谨,展现出一种 文人书法的韵味,与西北汉简的雄浑豪放风 格形成鲜明对比。
2. 形成原因分析
造成这种风格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地域环境来看,西北边塞地区自然环境恶 劣,生活条件艰苦,人们的性格多显豪放粗 犷。这种地域文化特点反映在书法上,便形 成了西北汉简率意奔放的风格。而阜阳地区 在中原与楚地交会之处,文化底蕴深厚,受 到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双重滋养,使得阜阳 汉简书法在注重文化内涵的同时,亦追求和 谐典雅的美感。
从书写者身份和用途考虑, 西北汉简的书写者多为普通士卒和小吏,书 写目的主要是记录日常事务,其书法书写的 艺术性追求相对较低;而阜阳汉简抄写的是 经典古籍,书写者在书写时会更加注重字 体的规范性和美观性,力求展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气质,以契合古籍的文化 内涵[4]23-24。
(二)与江淮地区其他汉简书 法的比较
1 共性与个性
江淮地区出土的汉简包括马王 堆汉简(图13)、临沂银雀山汉简 (图14)等,与阜阳汉简同属南方 地区的汉简,它们在书体演变和书法 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共性。这些汉简均 处于篆书向隶书演变的阶段,不同程 度地体现了篆书遗意和隶变特征:在 笔法上,均不同程度地注重笔画的提 按,部分已出现波磔的雏形或表现, 用笔灵动自然;在结字上,多呈现出 一定的扁方形结构,体现了早期隶书 的特点。然而,阜阳汉简也有其独特 个性。与马王堆汉简(或帛书)相比,阜阳 汉简的运笔更为细腻,线条质感更强。马王 堆汉简中部分字体的书写较为草率,而阜阳 汉简在书写时则更为规整、严谨。
与临沂银 雀山汉简相比,阜阳汉简的风格更为多样。 临沂银雀山汉简的内容多为兵书等,书法风 格相对单一;而阜阳汉简涵盖多种古籍,不 同内容的简牍呈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如 《仓颉篇》的刚劲有力与《诗经》的温婉清 秀便形成了鲜明对比。
2. 相互影响与借鉴
在汉代,江淮地区的文化交流频繁, 阜阳汉简与其他江淮地区汉简之间必然存在 相互影响与借鉴。从书体演变来看,它们 共同见证了篆书向隶书转变的历史进程。 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汉简相互学习、相互 促进。阜阳汉简可能吸收了其他江淮地区 汉简在隶变过程中的一些演进成果,如某 些笔画的简化方式和结构的调整方法;同 时,阜阳汉简独特的书法风格也可能对周 边地区的汉简书写产生一定影响。
在文化 层面,江淮地区相近的文化背景使得这些 汉简在书法审美上有一定的共通性。但由 于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书写者的个人风 格差异,这些汉简又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这种相互影响与借鉴,丰富了江淮地区汉简书法的艺术内涵,促进了区域书法艺术 的发展,也为汉代书法的多样性做出了 贡献[4]24-25。
五、阜阳汉简书法的价值与影响
(一)书法史价值
1 推动书体演变研究
阜阳汉简书写于篆书向隶书演变的重 要过渡阶段,为研究早期隶书的形成与发展 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对阜阳汉简的 考察,可见篆书向隶书渐变过程中的诸多 细节特征。例如部分文字的结构逐渐从篆书 的纵向取势转向隶书的横向舒展,笔画也从 篆书的圆润规整趋向方折与波磔。以阜阳汉 简《万物》中的“水”字(图7)为例,其 篆书形态线条婉转,整体呈纵向修长之态; 而在阜阳汉简中,其笔画已出现明显的波折 与方折意趣,横向走势亦更为突出。
这种演 变特征,为探讨隶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直 接而鲜活的例证。与其他地区出土的同时期 汉简相互印证,阜阳汉简丰富了书体演变研 究的资料体系,展现了特定地域文化背景下 书体演变的独特路径与规律,有助于深化对 中国古代书体演变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理解, 从而填补了书法史研究中相关领域的部分空 白,推动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
2. 填补西汉初期民间书法研究的空白
在阜阳汉简出土之前,学界对西汉初 期民间书法的认知相对有限,相关研究资料 亦较为匮乏。阜阳汉简的出现,生动展现了 西汉初年民间书法的真实面貌,有效填补了 这一时期民间书法研究的空白。简牍上的文 字直接反映了当时普通书写者的书写习惯、 技艺水平与审美取向,使我们得以窥见官方 正统书法体系之外,民间书法的自然发展 状态。
阜阳汉简中一些独特的书体风貌与笔 法特征,或为传世文献所未载。它们的出现 丰富了我们对汉代书法风格多样性的认知, 为构建更为完整的汉代书法史提供了重要依 据。例如部分简文所呈现的独特连笔与简化 方式,展现了当时民间书写者为追求书写便 捷性而形成的独特书写风貌,这类现象在以 往的汉代书法研究中鲜有系统探讨。
(二)艺术价值
1 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意蕴
阜阳汉简书法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其笔画灵动、结体多变、章法和谐,展现出 质朴自然、端庄典雅的审美特质。在笔法方 面,阜阳汉简用笔丰富多变,起笔、收笔 及转折处的处理灵活精妙,线条富有弹性与 变化,或刚劲挺拔,或婉转流畅,体现了书 写者娴熟的控笔能力与一定的艺术追求。以《周易》简为例,其笔 画粗细变化自然,节奏 感强,颇具视觉美感。
起笔处藏锋逆入与露锋 直入的交替运用,使笔 画或含蓄沉稳,或锐利 明快;收笔处轻提与重 顿的不同处理,又赋予 笔画多样的情态。在结 体上,阜阳汉简的字形 结构因字立形,注重重 心平稳与疏密关系的协 调,使每个字都具有独 特的艺术魅力。如《庄 子》中的“志”字(图 15),通过巧妙安排 笔画的疏密穿插,既突 出了主体笔画,又使整个字重心稳固,呈现 出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在章法 布局上,阜阳汉简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字 距与行距安排得当,文字大小错落自然,形 成了质朴而不失灵动的韵律感。这种独特的 艺术风格,为中国书法审美增添了新的视角 与维度,丰富了中国书法的审美内涵。
2. 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意义
阜阳汉简书法为当代书法创作提供了 丰富的灵感与借鉴。在笔法技巧上,当代书 家可借鉴阜阳汉简中丰富的运笔技法,如藏 锋、露锋、中锋、侧锋的灵活运用,以及 笔画粗细、疾涩、曲直的变化处理,使作品 更具表现力与艺术张力。例如在楷书创作 中,适当融入阜阳汉简中自然的笔画粗细变 化与起收笔的灵动处理,可以增添书写性与 灵动性,避免过于规整。在结体造型上,阜 阳汉简的结字规律与形态特征,如对重心的 调整、疏密关系的经营等,能够启发当代书 家突破传统结字模式的束缚,勇于创新,创 造出更具个性的字形面貌。
例如借鉴阜阳汉 简中某些字重心略偏却能通过笔画调整达到 整体平衡的结体方式,设计出新颖独特的字 体造型。在章法布局方面,阜阳汉简所体现 的自然和谐之美也具有启示意义。当代书家 可借鉴其字距、行距的自然安排,以及整体节奏感的营造,使作品在整体上更显协调与 生动。此外,阜阳汉简书法所蕴含的质朴自 然、率真洒脱的艺术精神,亦提醒当代书家 回归书法本体,注重书写情感的真实流露与 作品内涵的深度挖掘,避免过度追求形式技 巧而忽略艺术本质[5]。
(三)文化价值
1 地域文化交融的实物见证
阜阳汉简是研究阜阳地区乃至江淮流域 西汉时期地域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它承载 了该地区在西汉时期的历史文化信息与社会 生活风貌。从书法风格观察,可见楚文化的 浪漫灵动与中原文化的质朴厚重在阜阳地区 相互影响、交融共生的痕迹,反映了当时阜 阳地区独特的文化生态。
阜阳汉简中抄录的 《诗经》《周易》等典籍内容,也印证了当 时该地区对中原主流文化的吸纳与传承。这 些简牍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阜 阳地区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学术传播等方 面的珍贵文献,为我们了解古代阜阳地区的 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例如通过对阜阳汉简中涉及的数术、方技类 内容的研究,可以窥见当时社会基层的信仰 观念与生活风俗。
2. 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载体
阜阳汉简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区域文化 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文字载体,它 记录了当时的思想学说、学术成果与文学作 品,为这些文化信息的保存与传播提供了物 质基础,使我们得以窥见西汉初期的文化发 展水平与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在文 化交流层面,阜阳汉简与其他地区出土的汉 简在书风、用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异同,揭 示了不同地域间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借鉴,促 进了地域间的文化传播与融合。阜阳汉简所 呈现的书法风格,可能对周边区域的书写风 气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它也可能吸收了其 他地区的书写元素,从而丰富了自身的文化 内涵。
这种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互动,有助于 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的整体发展与繁荣,增强 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凝聚力与认同感。例 如阜阳汉简与江淮地区其他汉简在书体演进 过程中所呈现的共性与特性,共同揭示了隶书在南方地区逐步普及与本土化发展的历史 轨迹。
结语
本文系统探讨了阜阳汉简书法的艺术特 色与价值。其书法艺术融合了篆书遗韵与隶 变特征,通过笔画的粗细变化、起收笔的精 妙技巧,以及丰富的结字方式与灵活的章法 布局,展现了独特的审美形态和高超的书写 技艺。地域文化方面,楚文化的审美精神与 汉代中原文化的交融,奠定了其独特艺术特 质的基础。
与西北汉简的粗犷风格相比,它 呈现出别样的风貌;而与江淮地区其他汉简 相比,既有共性,亦不乏自身特色。研究表 明,阜阳汉简在书法史上填补了书体演变中 的重要实证空白,其艺术创新为当代书法创 作提供了有益启示,同时作为珍贵的地域文 化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当前研究受限于简牍残损及由此导致 的字迹辨识困难,且跨学科研究的深度亦有 待加强。
未来需要结合多学科方法,深化对 其文化内涵的挖掘,拓展横向比较的广度 与深度,以期明确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定 位,推动汉简书法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研究为探讨汉代书 法演变及区域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学术 参考。
注释
①本文图1—图9、图12、图15中的汉简为阜 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
参考文献
[1]阜阳市博物馆. 阜阳双古堆[M]. 北京:中 华书局,2022:36-37,59-60.
[2]张世虎. 阜阳民间书法研究[M]. 北京:团 结出版社,2020:28-42.
[3]李丹. 甘肃汉简书法风格研究[D].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2012:28-29.
[4]周颖颖. 西汉简牍书的渊源与流变[D]. 曲 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5]沈利. 汉代简牍书法形态研究[D]. 南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46-47.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dyrhystbfyhjsfysdyxyj_2.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