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循常理的“写意”之作
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的陈淳,其书风与徐渭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放荡不羁的书法取向、不拘成法的自我革新、不循常理的大胆创造……凡此种种,使得陈淳的书法,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整体的趣味上,抑或在体察、表现内心深处的...
书画艺术
2017-08-16 16:30
0
2227
围绕主题创作,名家当率先垂范
2008年,某书法专业报以10个版面推出“年度巨献”———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著名书法家邀请展作品选刊。89幅大作一展89位书坛名家的风采,令人目不暇接,获益匪浅。然而,在领略名家风范之余,不免心存遗憾。一...
书画艺术
2017-08-16 16:04
0
2261
山花已到烂漫时,孙其峰
今年是美术大师孙其峰先生从艺82周年。他8岁习画,24岁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先后师从汪慎生、王友石、黄宾虹、李苦禅、徐悲鸿诸位大师,苦练书法、花鸟、山水诸艺。现孙先生虽已90高龄,但仍文思敏捷、砚田挥毫...
书画艺术
2017-08-16 12:54
0
2565
元代黄公望的《仙山图》
元代的山水画多被画家当做言情寄兴的手段,以表达画家的自我人格与个性。元代黄公望的《仙山图》(见右图),便是通过描绘山林秋景来抒发画家淡泊、清逸的出世思想。此图为绢本,纵74.9厘米,横27.5厘米,现藏于上海博...
书画艺术
2017-08-16 12:41
0
6532
逸笔淡墨抒心境,李苦禅
李苦禅的大写意花鸟画,充满了性灵、率意、学养、见识,是画家本人的情感图录。 纵观古今画坛,凡卓有建树的前辈大家,无不历经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漫长,而且寂寞。李苦禅就拥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与...
书画艺术
2017-08-15 22:31
0
2611
陶醉在古韵与灵气交织的世界里
品读中国书法,无疑是一种大美的享受。历史上,书法家们凭借自己的悟道灵感和创新精神,创造出了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使中国书法辉耀云天,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走进济南市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张国英的书法园地,...
书画艺术
2017-08-15 22:06
0
2645
“字不要好时,便好”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入编小学生课本、言浅意深、脍炙人口的诗作出自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朱熹之手。在中国历史上,朱熹可谓国学大儒。他是“二程”(程颢、程...
书画艺术
2017-08-15 21:59
0
2594
一幅画填补了一段历史
前不久,在武汉市江汉区档案馆举行的捐赠仪式上,83岁的王业信将自己精心绘制的水墨长卷《汉口帝主宫》郑重地捐赠给了江汉区档案馆。经过有关专家认真考证,这幅水墨长卷再现了武汉市闻名于世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汉正街的一段历...
书画艺术
2017-08-15 21:53
0
2257
在心灵的调色板上创作
田助仁在甘肃陇南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春天的花溪、夏天荷塘的游鱼、秋天满山的红色景致、冬天的雪梅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绚烂多彩的自然景观,激起了他画画的冲动。他小时候的画虽然都是涂鸦之笔,但他却把它们视为自己的...
书画艺术
2017-08-15 21:51
0
1686
飘逸清灵生意盎然,李迪
纵观宋代的花鸟画论,人们多以作品富有“生意”来称赞画家的画艺高超。例如,《圣朝名画评》称赞傅文用画翎毛“浑得生意,较之真者如鉴中见之”;《宣和画谱》评价葛守昌的画“跗萼枝干与夫飞鸣态度,率有生意”;《画继》谓孟...
书画艺术
2017-08-15 18:03
0
1797
入印文字的“守”与“变”
一般说来,篆刻所用文字皆为篆书,因而“篆刻”实乃“刻篆”是也。然而篆书毕竟与印面所用文字有所区别,必须经过“印化”才能入印。如果直接将《说文解字》中的篆字搬来,势必不协调。当代发掘出土的资料越来越丰富,印人的审...
书画艺术
2017-08-15 17:51
0
3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