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八大名满天下”问题考辨

书画艺术网书画市场2025-09-17 09:40330
四、清代前中期对八大山人的评述 那么,在交游之外社会学界对其记述评价 如何呢?查阅文献可知关于八大山人的评论记 载主要内容,如表2。 表2为清代前期、中期关于八大山人的主要 论述和评价的文献汇总。略加分析不难发现, 清代早期也就是八大山人所生活的时代对于八 大山人的评价论述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江西和 扬州等地。清代中期对其评...
 

四、清代前中期对八大山人的评述 

那么,在交游之外社会学界对其记述评价 如何呢?查阅文献可知关于八大山人的评论记 载主要内容,如表2。 表2为清代前期、中期关于八大山人的主要 论述和评价的文献汇总。略加分析不难发现, 清代早期也就是八大山人所生活的时代对于八 大山人的评价论述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江西和 扬州等地。

清代中期对其评述逐渐减少,仅限 于郑板桥、单为濂等人,可知清代中期八大山 人的影响力已不及其生前。而这些评述者中鲜 有掌握社会学术话语权,对八大山人影响力的 推广作用更是有限,也就是说,八大山人在其 所生活的时代及郑板桥所处的清代中期并未达 到名满天下的局面。 

行文至此,我们对八大山人的影响力问题 已基本了然于心,至于程廷祚《先府君行状》中 八大因结交其父始名满海内之言论,无非是一 些言过其实的冠冕堂皇说辞而已。而郑板桥所 谓的“八大名满天下”则可以从四个层面理解: 首先,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从“怪”字我 们不难看出社会对其态度。

“扬州八怪”于社会 主流审美的“正统”之外追求一种非正统审美 风格,这种审美风格可以理解为这批艺术家郁 郁不得志转而以粗犷、奇绝与率真等风格来表现自我。但这种仅仅为了迎合社会小众群体和 市场审美的艺术作品,与清中期统治者所倡导 的“正统”派的中正平和的儒家审美思想相违 背,如郑板桥的书法风格个性强烈,创造了所 谓的“六分半书”,在“扬州八怪”中具有代表 性,表现出鲜明的“异端”思想。

郑板桥这种书 法风格在清代中期社会主流“正统”派人士袁 枚等人眼中被视为“野狐禅”。在帖学传统名家 钱泳看来,郑板桥的风格是“不可以为训”的。 即使在清代后期碑派著名书家康有为眼中,郑 板桥仍“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由此可 见,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 和当时社会主流审美风格很难调和,显然郑板 桥的很多观点、做派并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 审美观。其次,郑板桥的绘画曾受八大山人的 弟子万个影响,可以说是八大山人的再传弟子。 郑板桥在《郑板桥题画集》中称:“西江万先生 名个,能做一笔石,而石之凸凹、浅深、曲折、肥瘦无不毕具,八大山人之高弟子也。”〔11〕 《清 稗类钞·艺术类》亦载其事:“八大山人弟子万 个,能画一笔石,而石之凹凸浅深曲折肥瘦,无 不毕具。郑板桥尝学之,一晨得十二幅。盖运笔 之妙,在平时打点,闲中试弄,非率意为也。

石 中亦须作数笔皴,或在石头,或在石腰,或在石 足。”〔12〕 由此可见,郑板桥的画石法显然受到画 石圣手八大山人的影响,他力推八大山人亦在 情理之中。再次,郑板桥乃性情中人,说出的话 语往往含有较多的感性因素,如他到杭州拜访 金农,两人相谈甚欢一拍即合,于是有了“杭州 只有金农好”诗句传世。既然郑板桥可以夸张 地称杭州只有金农一个人可交,那么他在对待 八大山人的问题上同样存在感性因素而称其 名满天下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郑板桥和石涛同 处扬州而八大远居南昌,徽商的传播和推介使 八大山人在扬州赢得了一定的名声和产生了区 域性影响力,此种境况可能会使郑板桥受“外 来的和尚会念经”观念之影响,误以为八大山 人声名远扬而石涛影响力仅限于扬州。从以上 四个因素分析可知郑板桥所谓的“八大名满天 下”并不可信,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认识以及感情 性情影响而发的感性之论。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BaDaMingManTianXiaWenTiKaoBian_4.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