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论杨慎书论中的字法观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09-15 10:17240
二、结字要生动 晋王羲之论述结字笔画时,在《题卫夫 人〈笔阵图〉后》中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 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 画耳。”〔1 2〕 将 字写得四平八稳、端正规矩而 不求变,这是对字法的死守,写出来的字就会 “僵”“板”“滞”,作品毫无生气,自是无法领 略到书者的意会和作品的意蕴。杨慎在书法上 是崇尚魏晋的...

二、结字要生动 

王羲之论述结字笔画时,在《题卫夫 人〈笔阵图〉后》中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 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 画耳。”〔1 2〕 将 字写得四平八稳、端正规矩而 不求变,这是对字法的死守,写出来的字就会 “僵”“板”“滞”,作品毫无生气,自是无法领 略到书者的意会和作品的意蕴。

杨慎在书法上 是崇尚魏晋的,因此他在王羲之的字法观点上 便有了字要“生动”的观点: 行行要有活法,字字要求生动。(《杨慎 《墨池琐录》卷一)〔13〕 “行行要有活法”说的是在整幅作品章法 布局上,行与行之间的上下、左右能够应承呼 应、俯仰顾盼、气脉贯通,在变化中求统一,不 齐中求大齐,做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唐 孙过庭书谱》)。章法上的“活法”自然是取 决于每个字的“生动”,若字字平正且摆布状 如算子、整齐一律,则没有了活气。 “字字要求生动”,“生动”就是要求在结 字中不是单纯地去描笔画、写笔画,也不是停 留在徒摹其形,而是在遵循字法的前提下能够 写形寓意,挖掘深层内涵,做到“意随字出,书 随意深” 〔14〕 。这个“意”是指书者在创作过程中 能表现出自己的意趣、意气、意志等精神情感来。做到“意随字出”,自然会字字生动起来, 如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所述“每作 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 等。观王羲之《兰亭序》中的结字处理,亦是如 此。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称王字“章法为 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 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15〕 。 如何做到字字生动?杨慎也有自己的看 法,他说: 草书尤忌横直分明,多则字有积薪束苇 之状,而无潇散简远之气。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 翰理。(杨慎《墨池琐录》卷一)〔16〕 杨慎这则书论中首先以自己的书法实践谈 到草书的结字笔画,认为草书的横竖如果写得 过于平直,或者平直过多,就会失去潇散简远 的气韵。

接着又引用孙过庭的“草不兼真,殆于 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旨在强调楷书和 草书虽然书体不同,但笔法规则是相通相融的。 “在书法艺术语言上要化合各种书体的笔法艺 术语言,才能正确地掌握和熟练地应用丰富的 书法艺术语言来表达书者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 界。”〔17〕 所以学书者先要善于学习各种书体, 并能把各种书体的笔意相互借鉴融合,逐步形 成有个性的结字,做到字字生动。 

杨慎又说: 索征西笔短意长。今人作字大概笔多而 意不足。(杨慎《墨池琐录》卷二)〔18〕 “笔短意长”是书法结字中非常重要的审 美观念,相对而言,楷书的笔画虽然短小,或者 某些笔画没有写到位,但如果用笔丰富,同样能 表达出深远的气韵。杨慎引用黄庭坚《跋法帖》 中的“索征西笔短意长”,既是对“字字要求生 动”之论的延展,同时也是对时下写字“笔多而 意不足”习气的批评。此论也契合王羲之《自论 书》中所识:“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 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19〕 

三、意在笔先,精于布置 

小心布置,大胆落笔。(《杨慎《墨池 琐录》卷一)〔20〕 杨慎用了短短八个字概述了结字之法与创 作胆气的关系。“布置”是指章法布局,如果说 整幅作品的布局是一个大章法的话,那么每一 个独立的结字既具有独立形式美的意味,又从 属这个大章法的空间造型。

如果把每个结字看 作一个小章法,那么参与结字的点画则是最基 本的造型元素。唐孙过庭《书谱》云:“一点成 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21〕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夫字始于画,画必有起有止,合 众画以成字,合众字以成篇。每画既自成体势, 众有体势者合,自然顾盼朝揖出其中,迷离幻化 出其中矣。”〔22〕 清沈道宽在《八法筌蹄》一文中 说:“结体最要错综变化,如两画之字,一仰一 俯;三画之字,一仰一平一俯;四画之字,一仰 二平一俯。两竖、三竖、四竖者,亦必向背不同。 而点、掠亦仿此。”

以上诸家论述,强调了结字 在整个章法中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丰富性、 多样性,还有其在用笔作用下因势生发的多变 性。鉴于此,杨慎认为结字这个小章法的布局要 “小心”。 杨慎强调“小心布置”,不是说写字要谨 慎,甚至畏忌,而是能意在笔先,先在心中确立 结字布局后再动笔,不至于意在笔后而手忙脚 乱。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云:“心虑言辞, 神之用也。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2 3〕 是 说顺着心情和情绪,恬然自得地去写作,就会 事理明白而情思舒畅。写字亦是如此,即“意随 字出”。“意”要随字出,必须要“意在笔先”, 古人对此多有论述。

如晋王羲之在《笔势论》 中说:“夫欲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凝神静虑, 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 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24〕 在《书论》中又说 “大抵书须存思”,“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 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 〔25〕 。唐李 世民《论书》称:“吾之所为,皆先作意,是以果 能成也。”〔2 6〕 “意在笔先”的“意”,涵盖了书 者的思想、精神、情感、风格、意趣、修为等诸 多意识因素,并非指某种抽象的道理,而是要 求书者写字前先要有构思,不能脱离意识的控 制胡涂乱抹、积墨成形,就好比兵家作战前要 有行兵列阵的作战方针和战略思想。清刘熙载 《书概》云:“孙子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此意通之于结字,必先 隐为部署,使立于不败而后下笔也。字势有因 古,有自构。因古难新,自构难稳,总由先机未 得焉耳。”〔27〕 刘氏认为结字“因古难新,自构难 稳”,唯有“先隐为部署”方可解决。他以兵法 来类比结字,视角独特,让人耳目一新,强调书 写中的一个时机把握,就是“意在笔先”。 “小心布置”后,也就是说写字前已经完 成大、小章法的布局意识和审美追求的形式 建构,就可以“大胆落笔”了。大胆不是妄为, 而是“心即贮之,随意落笔”(宋米芾《海岳名 言》)。唐张旭怀素书写时,常借酒抒怀,酒酣 之时,奋笔疾书,大胆落笔,字字如惊雷激电、 骤风暴雨,完全达到了一种自由王国的境界, 正如苏轼所云“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当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平日功力的 彰显。

张旭、怀素写草书时借酒助兴,是意在笔 先、心手相应,也是“小心布置,大胆落笔”,调 动自身的创作情感,并且赋予每个字意态和形 势,以及作品思想与格调的定位。明末清初的宋 曹在《书法约言》中说:“凡作书要布置、要神 采。布置本乎运心,神采生于运笔,真书固尔, 行体亦然。”〔28〕 进一步佐证杨慎的“小心布置, 大胆落笔”之论不仅用之于字法,更可推及得 到章法,也适用于所有的书体。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标签杨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unYangShenShuLunZhongDeZiFaGuan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