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张大千“泼墨泼彩”与“文人画”传统转化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9-21 17:17630
二、“泼彩”与董其昌的“没骨山” 张大千对于“泼彩”的记述主要来自三条画跋:其一,1963年《秋 山图》题跋:“精鉴华亭莫漫矜,误将浦雪许杨昇。老夫自擅传家笔,如此秋山得未曾。董文敏盛称杨 昇潼关蒲雪图,而吾家僧繇秋山 红树实为没骨之祖,此图约略似 之。”其二,1965年《圣盖丹罗 夕照》(图3)题跋:“云起云收 罨霭间,朝岚堆绿夕阳殷...

二、“泼彩”与董其昌的“没骨山” 

张大千对于“泼彩”的记述主要来自三条画跋:其一,1963年《秋 山图》题跋:“精鉴华亭莫漫矜,误将浦雪许杨昇。老夫自擅传家笔,如此秋山得未曾。董文敏盛称杨 昇潼关蒲雪图,而吾家僧繇秋山 红树实为没骨之祖,此图约略似 之。”其二,1965年《圣盖丹罗 夕照》(图3)题跋:“云起云收 罨霭间,朝岚堆绿夕阳殷。分明 学得吾家笔,一角新传没骨山。 

张大千“泼墨泼彩”与“文人画”传统转化 张大千 泼墨泼彩 文人画 第1张

图5 敦煌莫高窟428窟东壁壁画(局部)

胜盖丹罗当夕阳东射时,其状若 此。”其三,1980年《阿里山晓 色》题跋:“嘉义阿里山晓色为 我国一奇,亦世界一奇,以吾家 僧繇没骨法为此,约略得之。” 这些题跋反复提及两个关键词: 一是“吾家僧繇”或“吾家 笔”,指南朝梁代画家张僧繇; 二是“没骨山”或“没骨法”, 指中国画中只用色彩而不用线条 描绘物体形态的一种技法

显 然,张僧繇“没骨山”就是张氏 “泼彩”画法的重要来源。 与“没骨山”相关的画家除 了张僧繇,还有唐代杨昇,虽然 《历代名画记》记载他们都是人 物画家,[22]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有《唐杨昇画山水》,卷后宋人 楼观宝庆丁亥(1227)题跋写 道:“梁天监中张僧繇每于缣素 上不用墨笔,独以青绿重色图成 峰岚泉石,谓之‘抹骨法’, 驰誉一时。

后唯杨昇学之,能 得其秘。此卷颇有出蓝意,烟 云吞吐,楼阁参差,元气浑成 中天机自然流出,令人不可端 倪。” [23]尽管《唐杨昇画山 水》和卷后楼观题跋的真实性 都很难得到证实,却建构起了 张僧繇是“抹骨法”,即“没 骨法”的开创者,以及从他到 杨昇的传承谱系。

张大千“泼墨泼彩”与“文人画”传统转化 张大千 泼墨泼彩 文人画 第2张

图6 张大千《巫峡清秋》 纸本设色 124.8cm×35.5cm 1938年 四川博物院

之所以会有 如此认识,可能在于画史记载张僧繇曾在南京一乘寺用天竺 技法画过“凹凸花”,并设朱 及青绿诸色,令观者“远望眼晕 如凹凸,近视即平”[24]。 除了自述,张大千还留下 不少“仿张僧繇”的作品。由于 张僧繇并无可信作品传世,研究 者一般会聚焦两个途径:其一是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雪山红树 图》(图4)这幅传为张僧繇“没 骨山”的作品;其二是联系到张 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的经历,认为 他可能从敦煌428窟北魏《萨埵太 子本生》壁画(图5),以及428 号石窟天顶上的花卉(类似唐人 笔下的凹凸花)学习“没骨山” 的画法。[25]

但上述两个途径都 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一,现 代学者普遍对张僧繇与“没骨 山”的联系持否定态度,[26]认 为即便张大千见过传为张僧繇 “没骨山”的作品,该作极大 可能也是伪作。其二,张大千 敦煌之行是在1941年,但他对 张僧繇“没骨山”的临仿从30年 代就开始了,冯幼衡列举的作品 是1932年的《金刚山胜景》和 1934年的《仿张僧繇山水》。[27] 此外,1938年张氏在其所作《巫 峡清秋》(图6)中题跋:“仿吾 家僧繇笔。” 其实,最早能和“没骨 山”建立实质联系的是董其 昌。晚明时期,在书画市场上 出现了一些归为张僧繇和杨昇 名下的“没骨”山水,对此李 日华记载:

周秀岩携示古名贤画册,内 张僧繇《冻泉图》,彩色与铅粉 堆垛为之,极有生韵,岩间一线粉痕,乃冻溜之垂者。又用粉笔作草,离离雪岸。大都此一家画法,与泼 墨同一机杼。[28]

董其昌也创作了不少以白云、红树和青山为特征,题写“仿张僧繇” 或“仿杨昇”的“没骨山水”,如《燕吴八景图册》之《西山雪霁》中题 跋:“仿张僧繇。”董其昌又影响到蓝瑛。蓝瑛在《丹峰红树图》中题 跋:“法张僧繇,画于邗上草堂。”有的学者推测是董其昌编造了“张僧 繇”“杨昇”与“没骨山”[29],也有学者认为晚明“没骨山水”是受到了 日本狩野派的影响,[30]吴雪杉综合前人研究,认为:“董其昌‘没骨山’ 大约有两个来源,一是到明代已凤毛麟角的古风青绿山水,二是明代传 入中国的日本画。

张大千“泼墨泼彩”与“文人画”传统转化 张大千 泼墨泼彩 文人画 第3张

图7 张大千《仿董源青绿山水》 绢本设色 144.1cm×79.2cm 1944年 四川博物院

与这两类作品的接触,构成了董其昌得以发掘/创造出 ‘仿张僧繇’‘仿杨昇’风格青绿‘没骨山’的视觉经验。”[31]1943年, 张大千将自己收藏的近200件古代书画编印为《大风堂书画录》,其中一 幅为《董文敏峒关蒲雪图》,其中题跋:“偶阅杨昇《峒关蒲雪图》,仿 其笔意。”还有一幅为《董文敏仿唐杨昇峒关蒲雪图》[32]。

另于1946年, 张大千作《仿董其昌峒关蒲雪图》,其中题跋:“峒关蒲雪图,唐杨昇 画,董玄宰临,”显示张大千对“没骨山”的学习可能就是以董其昌为线 索来实现的。至于研究者论及的敦煌壁画,以及李思训父子、王希孟的青 绿山水等,当然也会影响张大千绘画中的色彩,但与“没骨山”的联系并 不明确。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angDaQianPoMoPoCaiYuWenRenHuaChuanTongZhuanHua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