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图像中树洞僧人身份考
那么,图像中树洞僧人究竟是何身份?这 里关于身份的探讨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 根据文字记载可以分析出其形象指代何人,具 有特指意义,比如罗聘的《慧持禅师像》和石 涛的《清湘书画稿图》中的树洞僧人,或者是 张胜温《画梵像》与丁观鹏《法界源流图》有名 号标注的罗汉像;另一种情况则是尚未发现明 显线索表明身份,其形象可能不是某一人物特有的标志,这类图像多出现在成套组的罗汉 图中。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产 生出了有别于原印度佛教的佛教类型—禅 宗,“树洞中禅定等可能有禅宗意义的典型图 像” 〔24〕 。有时树洞中禅定的人物为中国历史上 某一位著名禅师。罗聘《慧持法师像》(图10 至图11)跋:“慧持法师游峨眉山,遂于嘉州旁 道大树内入定。宋政和三年,风雨树裂,始见之。”可知所画之人为晋代慧持法师。
图8 [明]吴彬 五百罗汉图卷(局部) 37.7cm×2347cm 纸本设色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慧持法师 是佛陀跋陀罗(《达摩禅经》传教人)的徒弟, 其兄是中国净土宗创始人慧远法师〔2 5〕 。“释 慧持者,慧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年十四学 读书,一日所得当他一旬,善文史,巧才制。年 十八出家与兄共伏事道安法师,遍学众经,游刃 三藏。”〔26〕 晋隆安三年(399),慧持法师与其兄 分别,后入蜀地。入蜀后,刺史毛璩与其他当地 德高望重的人对他推崇备至。
图7 [南宋]林庭珪、周季常 五百罗汉图之树中坐禅图轴 112.8cm×53.4cm 绢本设色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但后来因谯纵欲在西蜀建立新政权,举兵反叛,杀害了毛璩等 人,慧持因此避难逃亡至郫县的寺中,而谯纵 的儿子道福率兵向郫县讨伐,但道福并未杀他, “谓左右曰,大人故与众异”〔27〕 。 最早关于慧持树洞修行的记载见于《五灯 会元》,其云:“徽宗皇帝政和三年,嘉州巡捕 官奏:本部路傍有大古树,因风摧折。
图9 [明]吴彬 娇梵钵提像轴 尺寸不详 绢本设色 藏地不详
中有一僧 禅定,须发被体,指爪绕身。帝降旨,令肩舆入 京,命西天总持三藏以金磬出其定,遂问:何代僧?曰:我乃东林远法师之弟,名慧持。因游峨 嵋,入定于树,远法师无恙否?藏曰:远法师, 晋人也,化去七百年矣。持不复语。藏问:师既 至此,欲归何所?持曰:陈留县。复入定。”〔28〕 清代《峨眉山志》在《五灯会元》的基础上有了 一些变化:“宋时嘉州道左大树,因风吹折,穴 中有一定僧,头发盖身,爪甲围腰一匝。有司以 闻,迎至都下,令西僧总持,击金罄再拜,乃出 定。叩之,曰:吾远法师弟也。再叩,曰:吾将往陈留入定,遂去。”〔29〕 罗聘《慧持法师像》所画 就是这一段故事中的慧持法师。
图10 [清]罗聘 慧持法师像轴(一) 51cm×25.5cm 纸本设色 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藏
据南朝《高僧 传》记载,慧持去世于晋义熙八年(412),所以 慧持树洞修行在宋代被发现当属虚构,这可能 是佛教传法的需要所产生的文献。 石涛《清湘书画稿》(图12)最后一段描绘 了在枯木中闭目沉思的一位尊者,其“形象似出 于鸟巢禅师树穴悟道的故实,也是他自我精神 的写照” 〔30〕 。“鸟巢禅师”又有“鸟窠禅师”“乌 窠禅师”“乌巢禅师”等多种说法,因“鸟”的 繁体“鳥”与“乌”的繁体“烏”极为相似,应 是古人错写错认的缘故。“窠”指昆虫、鸟兽的 巢穴,故也被作为“巢”。下面以泛用性最高的 “鸟窠禅师”进行指代。
鸟窠禅师法号圆修, 姓潘氏,福州人。因鸟窠禅师常栖止于松巅, 如鹊覆巢于横枝之上,故得名。“见秦望山峻 极之势,有长松枝繁结盖,遂栖止于松巅。时 感鹊复巢于横枝,物我都忘,羽族驯狎,由兹 不下近四十秋。每一太守到任,则就瞻仰,号鸟 窠禅师焉。”〔31〕 这表明,鸟窠禅师的形象是在 横枝之上的,并非树穴,梁楷《八高僧图》也描 绘过这一形象。
图11 [清]罗聘 慧持法师像轴(二) 56cm×33cm 纸本设色 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藏
那么为何会把鸟窠禅师与树洞 联系在一起?目前还未探清究竟。关于树穴悟 禅这一类主题的僧人原型是否为鸟窠禅师尚且 无法定论。 树洞中的佛徒除了可能是某位具有代表性 的禅师外,也可能为某位罗汉。张胜温所绘的 《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以下简称 为《大理国梵像卷》)中诸佛菩萨天龙八部法 会等像都进行了文字标注,明确标注出“树洞 罗汉”的法号,可知他所描绘的树洞罗汉为“苏 频陀尊者”(图13)。清高祖时期,丁观鹏受乾隆 之命仿绘《大理国梵像卷》,其内容在原版的 基础上做了删改。
“以四天王像以下,诸佛祖菩 萨,至二宝幢,另摹一卷” 〔32〕 ,最终形成了《法界 源流图》(乾隆三十二年,1767)。后来乾隆五十七 年(1792),清代宫廷画家黎明受命对丁观鹏的《法 界源流图》临摹了一版〔33〕 。由于黎明版对丁观鹏 版以继承为主,故这里不过多讨论二者之间的关 系。
图12 [清]石涛 清湘书画稿(局部) 25.7cm×421.2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认为“卷中诸佛、菩萨之前后位置,应真 之名因列序,观音之变相示感,多有倒置”,于是 咨询了章嘉国师来“正其讹舛” 〔34〕 ,罗汉像的法 号就有了变更。丁观鹏《法界源流图》与张胜温 《大理国梵像卷》罗汉造型几近相同,图像上可 以一一对应。
如图可知,原“苏频陀尊者”后变 为“租查巴纳塔嘎尊者”。张胜温选取了十六罗 汉进行绘制。对于十六罗汉的说法较早的记载 可见于唐代玄奘《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 记》(以下简称《法住记》) 〔35〕 。将张胜温《大理国梵像卷》的十六罗汉与《法住记》的十六罗汉 一一对照,可以发现,二者虽然罗汉顺序有所 调整,比如《法住记》第四、五、六罗汉出现在了 《大理国梵像卷》的第二、三、四,但法名可以 完全对应上。那么,丁观鹏《法界源流图》中的 树洞罗汉“租查巴纳塔嘎尊者”(图14)所对应 的也是《法住记》中第七位罗汉苏频陀,但在另 一个有乾隆题注版本的十六罗汉图中,这种更 名却无法对应上了。
比 如吴彬《十六罗汉图卷》中的“树洞罗汉”(图 16)白发白髯,闭目静坐,旁另有一僧者抬左手 伸食指似是作指引,右手捻佛珠;在他《五百罗 汉图》的“树洞罗汉”(图17)做睁眼状,旁边的两位僧者身体微鞠作礼;(传)石涛《百页罗汉 图册·第十九开》(图18)的“树洞罗汉”闭目端 坐于树龛之中,旁有一位参拜者;郑重《十八罗 汉渡江图》(图19)的“树洞罗汉”神情镇定,与 周围翻涌的江浪形成鲜明对比,罗汉与树龛由 四位小鬼护送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MingQingShuDongSengRenTuXiangYanJiuSuYuan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