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清代宫廷画家,虽为画画人,但大多 担任的是皇帝创作的工具,皇帝自己无法使用熟练的绘画技巧,但又有各种想法与 创意,他安排身边的画画人按照自己的旨 意来完成他想要的作品。《胤禛妃行乐图》 也是被纳入此范围的一种作品形式,正如 杨新先生所说,这是皇帝借用皇后的身份 创作的一套美人图,从画面图像我们可以 看到其中所蕴含的皇帝的意图。
图 11ˉ 取《胤禛妃行乐图》局部(红圈部分)进行三 维显微镜观察
但从更为 细致的局部技法分析,我们也可看到清早 期,皇家的艺术审美对画家的影响,也可 以说画家为了完成帝王的定件而作出的灵 思与巧工,这大大地改变了传统重彩绘画 的形态。相较于之前的康熙皇帝,雍正皇 帝明显只在空间表现和物体写实这两个概 念上倾向于西方绘画,而在具体表现方法 及基础审美上则更倾向于传统绘画。
图 12ˉ 三维视频显微镜下观察花纹的标红区域有闪光 材质
他反 复训练郎世宁,这些训练使得郎世宁无论 在材料还是手法上都更接近传统绘画。在 与中国画家长时间的比较与合作中,形成 了郎世宁独特的“通景画”风格。而在他 的训练下,传统画家同样可以用传统的重 彩绘画方法来满足他在空间及写实这两个 方面的需求。
图 13ˉ X 荧光射线扫描金含量显示,此处及领口花纹 的底衬处有金元素(黄色为金元素 Au)
因此,在清代宫廷早期,雍正皇帝对 绘画中科学造型方法的赞赏,使得无论是 西方画家还是中国画家,都趋于走向以传 统审美为基础的写实绘画风格。这位皇帝 遵从父皇的审美引导,同时坚持自己的喜 好,反复比较中西绘画中的异同,深入研 究空间造型带给他在视觉需求上的满足感, 却始终不认可西方光影明暗而形成的立体 效果,他的写实观更遵从传统意识中对物 象本身的认识,而拒绝光影所带来的视幻 觉。《胤禛妃行乐图》虽然完成于他登基 之前,但基本在圆明园的深柳读书堂中, 陪伴了他登基后的整个帝王生涯。
图 14ˉ 故宫藏黄色地八吉祥福寿纹织金锦,寿字纹凹 处的金线不如凸起的花纹颜色鲜亮
我们从 中也可看到,他很早就开始了这种“进化” 传统语言的尝试。对于空间幻象的喜爱, 使得焦点透视与界画的方式逐渐发展为后 来的“通景画”,并开始广泛应用于空间 装饰绘画之中。作为屏风而存在的《胤禛 妃行乐图》同样也兼具致幻空间的作用, 一方面分割了大范围的利用空间,同时又 在小范围的空间中拓展了主人的视野,双 重作用下,使得这套作品在尺幅与表达内 容上提供了多重的研究角度,也使得它们 在被撤下、托裱后,成为独具时代风格特 征的一套宫廷仕女肖像画作品。 在雍正皇帝登基后对中西方画家的相 互比较的审美活动中可以看到,雍正皇帝力图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并有效地 训练中西方画家对真实物像在线法画上的 相互融合与促进。
图 15ˉ《胤禛妃行乐图》之倚门观竹,钧釉花盆局部
虽然《胤禛妃行乐图》 极有可能是画在其登基之前,但他的审美 意图应该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太多的转变, 尤其是他在登基之初的三年内便开始类似 的审美活动。然而由于缺乏登基之前的文 献资料,我们也只能从登基后几年的文献 记载中推断他在中西方艺术比较方面的审 美倾向,并在《胤禛妃行乐图》这套作品 中得到验证:传统艺术的手法在竭尽全力 地去表现一个真实的客观事物。
相较于康熙帝对于艺术创作的包容, 雍正帝更多地主宰了宫廷画师的行为,这 一表现不仅是内容上的,更多地体现在审 美上的主导,他用自己帝王与文人双重身 份下的审美视角,创作了这一套满载其私 人生活、空间、审美等多重向往的作品, 而画师只是实现其追求的工具,这些作品 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更有助于今人来探讨早期中西融合的绘画 艺术。
图 16ˉ《胤禛妃行乐图》局部
作为一位深谙中国传统艺术的君主, 他包容西方文化在宫廷当中的存在,西学 中用的理念在他的艺术审美中表现得尤为 鲜明。他训练郎世宁将西方绘画的空间表 现转化为有传统线描特色的线法画,然而 这种手法,同样可以应用于传统绘画材料 的表达范围之中,他肯定传统造型的手法, 但在与西方画家的比较下,运用西方绘画 的表现手法促进了传统画家对客观事物的 写实能力。而这些表现手法在今天看来, 仍有非常宝贵的研究价值。
《胤禛妃行乐图》作为清代早期的宫 廷仕女绘画有了比较明显的西方空间意识, 作为大幅的人物空间装饰性绘画,按照皇 帝中西比较下的对事物刻画真实性的要求, 画面中加强了内容物品的刻画与表现,力 图通过传统材料和绘画手法达到最精准的 写实效果。
图 17ˉ《胤禛妃行乐图》局部
在《胤禛妃行乐图》这套作品中, 雍正皇帝不再将自己乔装成画中人,而是 强调自己观画人的身份,他以文人的视角 欣赏画中的美人,而美人乃他心上人。那 些题字,假借与董其昌的署名,都巧有深思, 因此作品的格调必然是文人的,弱化西方 绘画的影响也是必然,而他又出生于皇家, 即将成为帝王,不需要刻意标榜自己的群 体。个人的喜好及宫廷延续的传统、满族 人的民族审美也都是构成他审美观念中的 多元化要素。
图 18ˉ 故宫博物院藏清人绘《胤禛半身像》
总之,之所以称《胤禛妃行乐图》是 雍正朝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因为它承载 了太多雍正皇帝的想法与审美意图,他是 这幅作品的真正创作者。他对传统审美的 发展有独到的见解与想法,对西方绘画给 予肯定的同时,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对其进 行改变,意图使其成为发扬传统绘画的契 机。
在西方绘画的影响下,本土绘画在某 些方面发生变化的同时依然坚守着艺术传 统,这种变化和坚守与雍正皇帝对传统审 美的肯定密不可分,他的审美理念,使得 传统绘画在借鉴西方绘画观念的同时,依 然保持了其原有的精神风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hiTanDieXingLeTuHuiHuaJiFaYuFengGeDeChengYin_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