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磊| 南京市博物总馆学术委员会秘书处主 任、研究馆员
张耕兄尚供职于桐城市博物馆之际便与 我相识,二十多年来虽见面无多,却是真正 相知的朋友。乙巳仲夏,耕兄发来微信,希 望能为他即将在安徽省书画院举办的画展写 上两句。展读其2021年调入安徽省美术馆 近三年的这一部分画作,不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张耕 朝朝暮暮 卿卿我我 38.5cm×38.5cm 2020
犹记得多年前,耕兄曾来探询南京 市博物馆藏康熙朝有“龙眠五才子”之誉的 桐城张英书法立轴。闲语间,方知这位官至 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清初名臣竟是耕 兄的九世祖,不由得令人心生敬意。庶亦可 知,胸怀丘壑的耕兄,其书画金石自有出身 文化世家的渊源和底蕴。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卫夫人语云: “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意指擅长艺 术鉴赏者往往不精于创作,擅长艺术创作者 则往往疏于鉴赏。然而耕兄却既擅丹青,复 精鉴别。自2007年调入国家文物进出境审 核安徽管理处专门从事古代书画鉴定工作以 来,耕兄不仅参与抢救、鉴定了众多珍贵的 书画等级文物,更登坛授业,为各省市文物 系统培养了大批书画鉴定专业人才,成就斐 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耕兄正是以其“艺 舟双楫”的履践,为人们完美诠释了别样的 术业有专攻。我想,这恐怕正是身兼书画家 与鉴赏家的耕兄最难能可贵之处。
张耕 鱼乐桃花水 33.3cm×33.3cm 2025
体制内的耕兄,以作画为余事,大抵 耽于“逸”格,但求情随境迁,意与古会, 直抒胸臆,不唯形似。其流露笔端之山水、 树石、茅屋、瓦甓、花鸟、果蔬与诸案头清 供,或逸笔草草,或刻画入微,然春有草 树,山有烟霞,俱是造化自然之妙。又于水 墨之外,只略施粉黛,点染依稀,其间绵长 的余韵与留白,足供观者细细品味了。
王昌 龄《诗格》谓:“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 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 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 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 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 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 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以此绳之,则 耕兄之笔墨既见真情,复有趣味,诚有意有 境之佳构耳。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读张 耕近作随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hangGengShuiMoWuRenPing_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