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未来--青少年书法教学

中国书法的未来是寄托在青少年一代身上的。中国书法这门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要发扬光大、永久传承下去,就必须有好的书法教学的实施,而实施对象的重点在青少年。 近些年来,青少年书法学习呈升温之势,这对弘扬...
书画赏析 2017-06-23 18:02 0 2694
 中国书法的未来--青少年书法教学

书法艺术的骨骼

书法艺术,在具备了合乎审美标准的点画之后,就要把这些点画组织起来,形成汉字,称为“结体”,或称“结字”。如果把点画比成砖瓦,那么汉字的结体就好似用砖瓦盖成的房子。同样的砖瓦,用人能用它盖成式样新颖、美观大方的台...
书画赏析 2017-06-23 17:58 0 2017
书法艺术的骨骼

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上)

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上)一般说来,不同的人欣赏绘画作品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完全对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欣赏者在欣赏标准、综合学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甚...
书画赏析 2017-06-23 17:49 0 2323
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上)

严冷方刚,不谐流俗——黄道周

如今,历史像个万花筒,在各色人等的拨弄下,生出许多光怪陆离的事情来。按下各种“戏说”不提,就书法而言,前些年“流行书风”那阵子,有人说“‘二王’是一个死的系列”,于是一窝蜂地把字往丑里写,结果弄出“娟娟发屋”的...
书画赏析 2017-06-23 17:44 0 2748
严冷方刚,不谐流俗——黄道周

当今书法界“碑帖之争”的问题

 当今书法界“碑帖之争”的问题 当今书法界“碑帖之争”成了一个问题,值得深加审理。 清中期以降,帖学与碑学分流格局逐渐形成。笪重光在《书筏》中已显露出对碑的偏重,而朱履贞在《书学捷...
书画赏析 2017-06-23 17:35 0 2285
 当今书法界“碑帖之争”的问题

“不务正业”的书画家

书画家的正业当然是写字画画,但是著名画家陈丹青给公众的印象,似乎更像一个嫉恶如仇、笔锋犀利、针砭时弊的杂文作家,而且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再加上写作勤奋,不仅在报刊上长期撰稿,还接连出版了好几本杂文集,均引起读...
书画赏析 2017-06-23 17:33 0 1696
“不务正业”的书画家

走近经典《寒食帖》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指纹。神纵天合的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就书法的未来发展而言,一方面要激活传统,另一方面要不断坚持可持续创新。学习经典并创新经典应该成为新世纪中国书法的文化...
书画赏析 2017-06-23 17:29 0 2954
走近经典《寒食帖》

徐中行《赠宗臣杂诗卷》

《赠宗臣杂诗卷》是一幅文人诗抄长卷(图为作品局部),纸本,纵21.4厘米,横427.8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作者徐中行(1517—1578),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天目山人,长兴(今属浙江)人,明代中期著名...
书画赏析 2017-06-22 19:49 0 2357
徐中行《赠宗臣杂诗卷》

王谦的《卓冠群芳》

王谦,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永乐至正德年间。字牧之,号冰壶道人,浙江杭州人。擅写梅花,落笔沉雄,出梢俊逸,勾花繁密而又不失灵动,布局巧妙,深得元代“画梅圣手”王冕的笔意。对此,我们从他的《卓冠群芳》...
书画赏析 2017-06-22 19:45 0 6026
王谦的《卓冠群芳》

中国绘画的意识形态功能

画家在作品里想要表达什么,观画者希望从作品中获得什么,这都涉及到绘画的功能问题。绘画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意识形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
书画赏析 2017-06-22 19:40 0 3244
中国绘画的意识形态功能

文震孟隶书横幅《绿广堂》

魏晋以降,隶书渐渐成为古本。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所习隶法离汉隶古法越来越远:东晋、北朝成变形之状,唐朝转而肥厚,宋、元、明三代处于潜伏期。宋朝隶书,欹侧轻佻;元明之世,“隶法宗汉”在当时还未成为书学常识,书家多...
书画赏析 2017-06-22 19:31 0 3324
文震孟隶书横幅《绿广堂》

江峰的油画艺术绍光

江峰,生于湖北钟祥,现居广州。绘画功底扎实,艺术思想融汇中西。江峰油画 江峰的油画见长于花卉、风景、人物等内容的创作。其创作随心所欲,注重生活体验,不拘泥于传统审美,融印象与意象于一体,敢于尝试、探索...
书画赏析 2017-06-22 19:26 0 2449
 江峰的油画艺术绍光

天然和谐人和自然

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它们在长期共处的相互依存中,彼此之间都能得到和谐和适应。李伯安作品 人在自己周围的环境中生活,人周围的一切,天、地、自然所具有的灵性,能够在人的身上产生出了一种感应,...
书画赏析 2017-06-22 19:23 0 1845
天然和谐人和自然

新写生观

新中国的山水画不仅呈现出崭新的绘画面貌,也积累了宝贵的写生经验。其中,五六十年代山水画探索的突出成果是对自然的回归,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对景写生。此期的写生和传统山水画的写生具有明显区别:传统山水画的写生注重在饱览...
书画赏析 2017-06-22 19:18 0 2900
新写生观

观杨文浏书法新作有感

与安徽书法家杨文浏虽未曾谋面,但近年来书信、电话联系不断,应该也算是老朋友了。数年前,他寄来书法习作征求我的意见。记得他当时的作品虽笔力稍弱,技法上亦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很有“灵气”,而“灵气”就是活力,故...
书画赏析 2017-06-22 19:13 0 1974
观杨文浏书法新作有感

孙学东和他的书法艺术

艺术是人类对自己的精神观照,是人类超越现实的理想、梦想世界。而创造艺术品的艺术家无疑应该是在精神上更为丰富的人类群体。一位艺术家及其艺术成就往往都是由非凡的机缘、天资、勤奋所造就。因之,谈论艺术家的艺术,有必要...
书画赏析 2017-06-22 19:07 0 3412
孙学东和他的书法艺术

书法篆刻家王胜泉

初遇郑州王胜泉先生,见其虽年逾花甲,但并无老态,谈吐间逸出一股清奇儒雅之气,与他对坐品茗,不觉通身舒畅。千石万印/王胜泉篆刻 王胜泉先生系中国书协首批会员,研习书画篆刻已逾五十年。他出身在一个书香世家...
书画赏析 2017-06-22 18:54 0 3702
书法篆刻家王胜泉

黄思梅老将军画梅

黄思梅老将军1915年生于福建省上杭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9年,年仅14岁的他毅然投身于革命之中。1932年他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后来转战闽、赣等地,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他历任...
书画赏析 2017-06-22 18:46 0 3246
黄思梅老将军画梅

姚绶的《溪桥泊舟图》

姚绶(1422—1495),字公绶,号穀庵、兰台逸史,浙江嘉兴人。因住在大云寺的东面,故又号云东子、云东逸史。行为举止颇有晋人风度。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拜监察御史。宪宗成化初,为永宁郡守,后解官回...
书画赏析 2017-06-22 18:36 0 2650
 姚绶的《溪桥泊舟图》

马俊卿山水画

 山水画自汉末、魏晋发轫至今已历经了千余年,其间经历了多次演变。尤其是文人水墨写意画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重大转折,一大批中青年画家开始以新技法、新材料乃至新工具进行创作。如今,他们在...
书画赏析 2017-06-22 18:30 0 2549
马俊卿山水画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