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三吴墨妙”与吴门收藏

书画艺术网书画收藏2025-10-07 18:472980
而弘治十年(1497)吴宽服完母丧还朝时,沈周 一直将他送到京口(即今天的镇江),最终分手 时为吴宽作《京口送别图》,卷后题诗中有一句 “重逢日远知年老”,谁知这句竟一语成谶,此 一别二人竟成永诀。弘治十七年(1504),吴宽在 北京过世,未及还乡。 在本次展览中亦有一卷沈周为知音好友所 绘画卷—《为朱存理作山水卷》。(图9)此卷 画心长达1...

而弘治十年(1497)吴宽服完母丧还朝时,沈周 一直将他送到京口(即今天的镇江),最终分手 时为吴宽作《京口送别图》,卷后题诗中有一句 “重逢日远知年老”,谁知这句竟一语成谶,此 一别二人竟成永诀。弘治十七年(1504),吴宽在 北京过世,未及还乡。 在本次展览中亦有一卷沈周为知音好友所 绘画卷—《为朱存理作山水卷》。(图9)此卷 画心长达12米多,作于成化丙午(1486)三月,沈 周时年六十。

据卷后沈周长跋可知事情的原委: 朱君性甫得衢楮之缜腻者四翻,剖为 八翻,通粘为卷,延四丈有畸。乙巳春持谓 余曰:“此纸于绘事家颇称水墨。知子胸 中丘壑天下巴蜀也,能不使余卧游此卷中 耶?”余惮其长,以谢不能,性甫不答,但磨 墨引纸自若。余笑为作杂树坡石盈尺而止, 性甫遂内诸袖,复扬言曰:“事见有难于先, 必易于后也。”由是数数来见,见便致几案 间,纵意从臾曰:“西山朝来觉有爽气”,又 曰:“子敬洛神赋仅遗十三行亦自可爱使见全文。得不悚人乎?”其言雅而旷,其意勤而 宛,能令人爱。余虽有惮色而终无拒心也。 

且画且辍,历一年,所而成实成化丙午三月 晦也,性甫求识,遂识如此。沈周。 朱君性甫,就是朱存理(1444—1513),字性 甫,家住苏州城的葑门。朱存理是宋代大儒朱长 文(乐圃先生)的后人,他的年龄介于沈周与文 徵明两代之间,小沈周近二十岁,又大文徵明二十 多岁。他很早就开始活跃在苏州的文人圈中。

当 时鉴藏圈中的许多雅集、事件他都是重要的参与 者。朱存理隐居不仕,嗜书如命,又没钱买,就以 手抄书,“居常无他过从,惟闻人有奇书,辄从以 求,以必得为志。或手自缮录,动盈筐箧。群经诸 史,下逮稗官小说,山经地志,无所不有,亦无所 不窥。”〔12〕 抄书、搜集吴中掌故,朱存理渐渐成 为一部活字典,苏州城中最熟悉掌故的“两朱先 生”—一位叫朱尧民、一位就是朱存理。 

朱存理还特别爱搜集和抄录书画题跋,他 对史鉴说:“米元章有《宝章待访》,周公谨有 《云烟过眼》,而止述其件目,使人垂涎耳。仆 今备录全文,可能一快读也。”所以朱存理就将 所过目的书画作品的文字内容以及题跋全文抄 录下来,并且把题跋按照记、跋、诗、赞、铭等文 体加以分类。

由此,后人在没有见到原作的情况 下,也可以详细了解作品的内容、流传经过以及 各代人的品鉴了。这是朱存理的首创,是他对书 画著录的重要贡献。朱存理辑成《珊瑚木难》和 《铁网珊瑚》两本重要的书画著录书流传后世, 是记载吴门书画艺术及收藏事迹的重要文献。

朱存理就是这样一位吴门文人圈里嗜书如 命、甘于清贫、风趣幽默、人缘颇好的大隐士。沈 周和朱存理一样都是真正的隐士,而从这个手卷 所反映出的是两位君子淡如水的交情。朱存理 找来好纸,粘成长卷,请画于沈周。沈周见到四 丈长的大卷,婉言拒绝了。朱存理亦不多说,只 是在旁铺纸磨墨。

沈周见状会心笑笑,便下笔作 画,画不盈尺,就停了手。朱存理识趣地卷起画 拢在衣袖里,下次再来。每次相见,不用多说,就 引纸作画,画到一尺左右就收手,下次再来。不 急不忙,且画且辍,历一年而成。沈周在这件事 情上的态度是因为朱存理“其言雅而旷,其意勤 而宛,能令人爱”,而渐渐放松下来—虽有惮 色而终无拒心也。 

看看画卷中所画,亦是一派恬淡的田园生 活,人们悠游林下,或在溪边垂钓,或策杖访友, 或在林中相遇,作揖问安。或是虚掩柴扉,书斋 中静坐读书。明代苏州文人特爱抄写宋代罗大 经的《山静日长》,中有“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 年”,又有“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 年,便是百四十”。这样的应酬之作非但完全没 有酬应之苦,而是悠悠然画出彼此知音共同向 往的生活状态。

注释 : 

〔1〕《三吴墨妙》分别记载于《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 一及《弇州四部稿续稿》卷一百六十三。据四库提要, “四部正稿为世贞抚郧阳时所刊,续稿则世贞乞休后, 手裒晩岁之作以付其少子骏者,至崇祯间其孙始锓 以行世”。也就是说《弇州四部稿》正稿的编订在万 历初年,1575 年左右,王世贞五十岁之前。而《续稿》 则是在王世贞最晚年,即 1590 年才编订好,后由他 的儿孙辈付梓行世的。 

〔2〕〔3〕语出《三吴墨妙》《,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一,《文 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

〔4〕 笔者曾撰文《沈周九段锦真伪辨》,就沈周《九段锦》的双胞案展开考辨, 得出结论 :近墨堂藏《九段锦》是真迹,而京都国立博物馆藏本为摹本。 文章刊载于《中国书画》2020 年第四、第五期。 

〔5〕《九段锦册》第九开“芦汀菱汊”上有沈周老师杜琼作于成化七年辛卯 (1471)的题跋,由此可以判断,《九段锦》中相同尺寸的八开的创作时 间应即在 1471 年前后,而另拼配进去的第一开由画风判断也应作于相近 的时段。 

〔6〕 现存宁波天一阁,为传世孤本。 

〔7〕 黄朋《吴门具眼—明代苏州书画鉴藏》,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5 年版。

〔8〕 同〔7〕,第 59—64 页。 

〔9〕 何炎泉《毫端万象 :祝允明书法特展》,台北故宫博 物院 2013 年版,第 17 页。 

〔10〕参见黄朋《祝允明的临帖册》,《典藏》,2019 年第一期。 

〔11〕白谦慎《傅山的交往和应酬》,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 年 12 月版。

〔12〕《朱性甫先生墓志铭》,《文徵明集》卷二十九,上海 古籍出版社 1987 年 10 月版,第 679 页。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anWuMoMiaoYuWuMenShouCang_5.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