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要求按照中国画传统的造型规 律,训练观察和表现对象的能力,创造形 神兼备的形象。进行写生练习时,必须在 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过程中,同时联系表 现方法的分析研究,达到胸有成竹然后落 笔。写生练习不仅要注意形体结构的真实 性,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对象的形神关系 和运动规律,达到提炼概括和气韵生动的 要求。
运用传统技法进行写生时,力求内 容和形式的统一,要求形象的真实,反对 套用。 1957年中国画造型基础写生课教学大 纲草案[5]中,明确教学中的基本练习须遵 循中国画的造型原则,适当吸收素描中某 些合于中国画要求的现代科学因素和表现 方法,使之融会贯通,成为现代中国画的 造型基础,丰富自身的表现力。
叶浅予 御车夫 97cm×69cm 纸本水墨 1962年
中国画具 有多种形式和多样技法的变化,如白描、 重彩、水墨、工笔、写意等,学生掌握这 些技法的同时,要通过写生练习发展这些 形式和技法,使中国画具有现代的写实能 力而为创作服务。 要求学生理解中国画的基本造型原 则,如“骨法用笔”,即着重于形象的构 造,以笔墨去概括形象的结构和特征,不 是从表面的明暗出发,而是深入形象的精 神本质作为造型的根据。因此,在写生的 基本练习中,要求首先以白描作为基本的 造型原则,在白描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 挥笔墨的功能,如线条的浓淡虚实、皴擦 渲染等变化。水墨画与重彩、写意等形式 相结合,与各种传统技法相沟通,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形成一套完整的基本练习的 教学体系,即“现代国画写生法”。这种 写生法的目的是为创作服务,为国画反映 现实生活提供造型基础,创作也就能够表 现民族形式和风格。
叶浅予 夏河装 69cm×46cm 纸本水墨 年代不详
“现代国画写生法” 学程以三学年为限,使学生能全面掌握传 统的造型基础和一定的现代写实能力,并 且要逐渐紧密地结合创作要求去进行课堂 教学,使基本练习具体地为创作服务。 在三学年内,要始终贯彻以白描作 为国画造型的基本原则,为创作服务。尤 为在第一学年内,要集中精力通过白描初 步的表现形式,具体结合对现实形象的科 学分析能力,基本上要达到明确形象的具 体构造,形成形象的主要结构和解剖、透 视、角度、比例等的复杂的关系。能够以 简练的线条去正确地概括形象的内外轮廓 与基本特征,在这一学年内主要是掌握这 样的初步造型基础。
叶浅予 戏彩旦 69cm×46cm 纸本水墨 1962年
由于初步具有白描造型的基础,进 入第二学年内,可以进一步要求,在表现 方法上,不仅单纯地为线描而画线,要有 浓淡虚实皴擦等的变化,更能完整地表现 形象的动态、结构、特征、表情等。并且 可以通过配合创作课所要求的内容,如构 图中所需要的多种姿态和形象进行教学。 第三学年内,仍以白描为基础,在 课程的安排上,更需要紧密地结合创作内 容的要求。
为了要满足于创作上表现形象 的能力,同时也须学习传统中的各种表现 形式,如重彩、水墨等的技法变化,以期 在创作实践中不仅要表现形象正确,表情生动,而且是具有民族风格的、有创造性 的基本技法。 默写课和速写课,必须安排适当的 时间配合本课同时进行。因为通过默写培 养学生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
通 过速写得以锻炼学生眼与手的敏锐感觉, 能够迅速地去概括形象的主要特点。因此 默写和速写课成为国画写生基本练习的不 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1959年中国画系一、二年级人物写生 课教学计划[6]中,指出人物写生课的目的 和任务是根据生活、传统、创作三位一体 的教学原则,人物写生课是人物画教学体 系的基础,通过两年的人物写生教学,使 学生不仅掌握通过外形上的比例、结构、 解剖、透视等去正确地观察形象,而且能 够掌握如何正确地认识对象内在的精神特 征,全面认识生活中形象的敏锐的观察力 和感受力。
中国画系的人物写生课必须根据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方针进行教 学,培养学生掌握传统的艺术观点和造型 规律(包括白描、重彩、水墨等),写生 和人物临摹紧密配合,是继承传统推陈出 新的初步手段,为创作课在表现方法上体 现一定的民族风格提供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