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人物课教学计划[7]中要求人物 写生课要达到有把握地画得准确这一目 的。所谓准确,即指形神关系的正确,锻 炼意在笔先的能力。多观察,少修改,不能依赖反复改画,认真地遵循和懂得“骨 法用笔”的传统的造型观点和表现手法。
卢沉 水墨写生 50cm×48cm 纸本水墨年代不详
分析构成对象的骨法关系,如动态、结 构、特征、主次、整体与细节等的统一关 系,也就是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人物写生 基本练习的目的是掌握构成一个客观形象 的规律和复杂的、微妙的、各个不同形 象的具体变化,从而锻炼概括取舍的造 型能力。 蒋兆和将中国画传统理论“六法” 中的“骨法用笔”提炼出来,作为中国画 现实主义的造型原则,加以现代化语境下 的丰富和拓展。顾恺之传神论中的“以形 写神”是中国画的造型科学,但对象的精 神形体是要依靠“骨法用笔”来表现的。 “骨法”是客观形体构成的理论依据, “用笔”是作者心感神会的自然发挥。
中 国画讲骨法、讲用笔,那么用笔就必须紧 密地结合形象,使笔从形象的具体结构出 发,笔笔都要有起伏,有浓淡,有虚实, 有变化,达到整体的统一,以求形神的完 整。1961年的人物画教学大纲[8]中关于写 生课的原则要求十分明确,人物画课程全 面、系统地教给学生人物画的基本技能和表现手法,使写生、临摹、创作三者有机 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的要求。应具有对人物内在精神分析、认 识与表现的能力,以达到形神兼备。培养 学生理解传统的艺术观点,并掌握人物画 的各种形式、技法和知识。人物写生课要 和临摹古今作品在方法上、进度上有机地 配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继承传统和推陈 出新。
在五年教学过程中,贯彻四个基本 原则:
(1)以形写神——以形写神是中国 画造型手段的优良传统,是继承和发扬中 国人物画造型的首要原则。在教学中要求 学生既要正确地表现对象的外部形体,做 到精确,同时更要注意到对象精神实质的 描摹。所以“以形写神”的要求要达到 “形神兼备”的目的。
卢沉 写生示范 113cm×67cm 纸本水墨 1986年
(2)有准有则——要求学生在作画 之前,必须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对象,运 用解剖、透视的科学知识,具体分析各部 的动态和结构特征,做到胸有成竹,意在 笔先。有了彻底认识对象的基础,即是严 格地要求学生遵循传统“骨法用笔”的原 则,即是基本上用线条从对象本身的结构出发,以笔墨的变化去概括对象的基本特 征,因此既要掌握形象的基本规律,又要 有把握地画得准确。
(3)尽精刻微——在有准有则的基 础上,要求进一步刻画人物的形神关系, 就必须尽精刻微。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对 象,充分认识对象的精神特征和结构中的 微妙变化,有取舍、有归纳地深入描写, 以进一步提高造型的精确能力。
(4)用笔用墨(包括用色)——进 一步指导学生具体地发挥传统的用笔、用 墨、用色的技巧,表现对象的形神特征和 各种感觉,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在较高 的年级里,需要大胆地脱去旧技法的套 子,结合现实形象的感受,创造自己的技 巧。在这个时期里,主要在教师的启发 和指导下,批判地吸收中外古今的优良技 法,融会贯通。在写生实践的过程中,要 分阶段有步骤地运用传统绘画的各种技 法,如白描、淡彩、重彩、水墨等,通过 这些方面的写生实践,可以形成较全面而 又富有传统风格的造型能力。
周思聪 忆凉山彝装 82cm×68cm 纸本水墨 1983年
“现代国画写生法”将五年的写生 教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学年,以木炭 画开始,强调用线去概括形象的轮廓和结 构,要求“有准有则”,遵循“骨法用笔”的原则;第二学年,在木炭写生的基 础上进入白描写生。要求作到“尽精刻 微”,刻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从“以形 写神”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第三 学年,在白描的基础上,着重于用笔、 用墨、用色,在写生中具体继承和创造 性地运用传统技法,六法中所谓“随类赋 彩”,表现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质感、量 感、色感,笔、墨、色随物象变化而变 化,充分地使物象的现实性和艺术性结合 起来,在用线造型的基础上更丰富了表现 物象的技法能力;第四、五学年,在原有 的基础上对水墨或重彩两种不同表现手法 任选一种深入学习,以求达到熟练地掌 握。其间可以结合创作中所需要的素材写 生来进行基本功锻炼。
姚有多 人物写生 89cm×68cm 纸本水墨 1983年
写生课是训练学生深入观察生活和 正确表现生活的一种手段。为了更好地给 创作打下基础,不仅要能够细致而又正确 地描写现实物象,而且要能够概括而生动 地表现客观物象,不仅要有面对实物的写 生能力,而且还要有根据记忆和想象造型 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备既能 敏锐地观察,又能概括地表现事物外部特征的速写能力,具备与形象思维相适应的 默写能力。根据这种需要,在写生课的时 间中安排一定的速写和默写作业,使学生 有反复锻炼的机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 敏锐观察和分析对象的能力,迅速、扼要 地画出对象的能力以及凭记忆和想象进行 创作的能力。
在蒋兆和主导下的人物画科的写生 不是固化的,而是在强调坚守中国画传 统精神的同时,不断创造与时俱进的人物 画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表现不同时 代的形神状态,而非套用“熟悉”的技法 就能得心应手。人物画写生课的实践过 程,就是继承中国画传统的造型观点和表 现形象的一些基本规律在写生中去消化和 发挥,做到推陈出新,具有现代的造型能 力。
中国古代画家对形象深刻观察、充分 研究,故能做到构有全貌,意在笔先,才 能达到形神兼备。在造型上要求一笔不 苟,尽精刻微,又要有高度的概括取舍能 力。一切写生正确性的要求都是为了“以 形达神”。 叶浅予将写生经验深入浅出地总结 为“八写”,“八写”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写”是方法,即慢写、速写、对写、 默写,另外“四写”是目的,即写形、写 神、写意、写景。在前“四写”中,叶浅 予尤其强调了默写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不 足。认为中国画锻炼造型能力主要靠观 察生活后的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