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蜀中胜迹图》与实景山水画

书画艺术网书画收藏2025-10-07 12:433990
四、《蜀中胜迹图》与实景山水画创作 以蜀中山水为主题的山水画,最早可追溯 到唐人的《明皇幸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和五代时期关仝的《蜀山栈道图》(台北故宫博 物院藏)。此后,在明清时期,蜀中山水画层出 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就现存的作品考察,计有 明代徐贲的《蜀山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蓝瑛的《蜀山行旅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张...

四、《蜀中胜迹图》与实景山水画创作 

以蜀中山水为主题的山水画,最早可追溯 到唐人的《明皇幸蜀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和五代时期关仝的《蜀山栈道图》(台北故宫博 物院藏)。此后,在明清时期,蜀中山水画层出 不穷。

据不完全统计,就现存的作品考察,计有 明代徐贲的《蜀山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蓝瑛的《蜀山行旅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张 翀的《明皇幸蜀图》扇面(南通博物苑藏)、吴 士冠的《蜀道图》轴(天津博物馆藏)、薛渔的 《蜀山行旅图》轴(浙江省图书馆藏)、陈焕 的《蜀道图》卷(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藏)、 张宏的《补蜀道难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和 无款《蜀江归棹图》轴(上海博物馆藏),清 代则有朱文震的《蜀江图》扇面(中国国家博 物馆藏)、黄向坚的《蜀道图》轴(上海文物商 店藏)、袁江的《蜀栈行旅》轴(南京博物院 藏)、袁耀的《蜀栈远云图》轴(北京市工艺品 进出口公司藏)、《蜀栈连云图》轴(天津美术 学院藏)、朱本的《蜀栈秋深图》轴(天津博 物馆藏)、方薰《蜀道归装图》册(二开)、《蜀 江山水二段》卷(均藏上海博物馆藏)、曹有 光的《蜀道图》扇面(苏州博物馆藏)、叶雨的 《蜀山行旅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赫奕的 《蜀江巫峡图》轴(广东省博物馆藏)、廷雍的 《蜀山行旅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吴庆云 的《蜀山行旅图》轴(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叶 六隆的《蜀峰栈道图》轴(辽宁省旅顺博物馆 藏)、黄鼎的《蜀中八景图》册(八开)(故宫博 物院藏)、《蜀山积雪图》轴(四川博物院藏) 和钦揖的《蜀山行旅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在这些以蜀中山水为主题的绘画中,大多突出 的是蜀道的险峻与山川的秀美,而且不少作品 并非来自写实,或源自对前人作品的传移模写, 或源自意向中的山水佳致,对具体的蜀中胜迹 则鲜有所及。(图16)

《蜀中胜迹图》与实景山水画 中国绘画史 文徵明 第1张

图20[清]黄鼎 蜀中八景图册之《七曲仙踪》 27.5cm×36.6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在龙启瑞题跋中,谈到蔡辛田在四川时, “溯锦江,上巫峡,凡夫滟滪、瞿塘之陡峻, 剑阁栈道之崎崟,七盘、九折之幽邃夐绝”,且 “行箧中尝以绢素自随,遇其境之可惊可怡, 辄图之”,故其所绘,多为写生之作,乃其得江 山之助,非同于书斋卧游之作。所以,蔡辛田的 《蜀中胜迹图》是名实相符的实景写生。他以 “三十年蜀游”的经历,以画笔记录所见所闻, 属游记性质的山水画,为我们了解晚清时期蜀 中胜迹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正如魏乡源题 跋中所说:“其间足迹所验,竟成陈迹,未免睹 景思乡。”在蔡辛田所处的道光时期,这些所绘 的蜀中名胜很多已经成为“陈迹”,现在再钩稽 这些图像资料,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蜀中自然 于人文风貌也就更加珍贵了。美术史学者石守 谦在研究“潇湘八景图”时指出:“八景图绘乃 以一种小型画稿的形式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 向没有潇湘体验经验的人们,提供想象及再现 的依据。”〔11〕 而蔡辛田的《蜀中胜迹图》正是为 没有蜀中体验经验的人们,提供了想象及再现 的依据。即使对有过蜀中体验的人们,也因时 代的变迁与空间的位移,为人们留下了难得的视 觉记忆。 

《蜀中胜迹图》与实景山水画 中国绘画史 文徵明 第2张

图21 [清]刘锡玲 蜀中八景图轴之《剑门蜀道》 247cm×58cm 纸本设色 四川博物院藏

《蜀中胜迹图》册中的十二处蜀中胜迹, 在前人之作中最为多见的莫过于以“剑阁”为 主题的山水画,现存的画作有明代仇英(1498— 1552)的《剑阁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和戴晋的 《剑阁图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清代黄向 坚(1609—1673)的《剑川图》轴(吉林省博物院 藏)、罗聘(1733—1799)的《剑阁图》轴(故宫 博物院藏)、王巘的《剑阁图》轴(沈阳故宫博 物院藏)和陈衡的《剑阁飞琼图》轴(天津博物 馆藏)。剑阁是巴蜀之地往北出口的要塞,自古 有“剑阁天下险”之称。在仇英和戴晋的《剑阁 图》中,都可见到依山而建的栈道、高耸入云的 山峰,险峻的山势尽现笔下。

蔡辛田的《剑阁云 横》则以俯视的角度画出剑阁连绵的山峰与烟 云供养之气。在现在的剑阁,仍然可以经常见到 云烟环绕的景象,故亲自到过此地的蔡辛田便 将其烟霞之气表现出来,这是与仇英、戴晋等 依托想象或摹写的《剑阁图》有所不同的,亦可 看出通过游历的写实山水与传统的摹写与心中 山水相结合的截然不同。或许这也是关注蔡辛 田《蜀中胜迹图》的意义所在。(图17、图18) 在清代山水画中,以蜀中胜迹为描绘对象 的画家并不限于蔡辛田。比蔡辛田略早的江苏 常熟籍画家黄鼎(1650—1730)和比蔡辛田略 微的四川籍画家刘锡玲(1848—1923)就有相 类似的画作行世。

《蜀中胜迹图》与实景山水画 中国绘画史 文徵明 第3张

图22 [清]刘锡玲 蜀中八景图轴之《邛海》 247cm×58cm 纸本设色 四川博物院藏

黄鼎有作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的《蜀中八景图》册(故宫博物院藏), 分别画剑阁雄关、孔道翠柏、七盘峻岭、朝天峭 壁、五丁古峡、龙洞伏流、嘉陵夕照和七曲仙踪 等八景。虽然题名为蜀中实景,但画中呈现出来 的风貌却是其一以贯之的临古之风,有论者称 其“笔墨苍劲秀逸,颇近麓台神趣。其临古之 作,尤咄咄逼真,最为入妙”〔12〕 ,在这套《蜀中 八景》册中表现最为明显。“麓台”即清初“四 王”之一的王原祁(1642—1715),黄鼎的画风即 受其浸染尤深,这套画册便有着显而易见的痕 迹。

而作为纪实性的实景山水,在该画册中反 而并不凸出;刘锡玲曾画过《邛崃叱驭图》,“创 意地以国画的方式记录了光绪年间(1880年前 后)成都到建南沿途的风土人情、历史源流、军 事要塞和物象气候,不仅是绘画的史诗,更是 历史的见证”〔13〕 ,这与蔡辛田的《蜀中胜迹图》 确乎有异曲同工之处,可知画蜀中系列风景或 为其时当地画家的一种时尚。刘锡玲一套作于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蜀中八景》屏(四川 博物院藏),计有《剑门蜀道》《八阵图》《窦圌 山》《百花潭》《梓桐七曲山》《邛海》《青城》 和《峨眉》。

其中,《剑门蜀道》和《邛海》与蔡 辛田的《蜀中胜迹图》中的《剑阁云横》和《临 邛沽酒》相类。但两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刘锡玲 更接近传统的山水画,每一处风景的个性并不 明显,且较少人文景观,而蔡辛田所绘的胜迹 的地域特色明显,乃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景相融 合。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huZhongShengJiTuYuShiJingShanShuiHua_5.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