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水墨

在这阳光灿烂、鲜花盛放的季节里,孩子们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每个孩子都是小小艺术家,涂涂画画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也是对现实最质朴的感性认识。孩子们通过绘画表现其所知所想,...
书画天地 2018-09-29 22:00 0 3238
天真水墨

让乡村开口说话

所谓的接地气不是要给农民带去什么,而是打开乡村这个图书馆,好好翻翻活态的这些书。 我的老师靳之林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带着六位陇东剪纸的老奶奶到中央美术学院表演。陇东剪纸到了中央美院以后,在1...
书画广角 2018-09-29 21:58 0 2450
让乡村开口说话

太乙山七章

转眼两年过去,已是戊戌暮春时节。当年的同学,现在到了毕业之时。翻出这篇旧文,稍稍修订了几处文字,算是赠与他们的毕业小礼吧!诗人阿多尼斯曾写道:“诗歌没有时间,诗歌本身就是时间。”此刻,因为这篇小札记,尽管言辞简...
书画广角 2018-09-29 21:56 0 2717
太乙山七章

嗜石如命的 “扬州画派”高凤翰

这是清代“扬州画派”画家高凤翰(1683—1749)笔下的《三台柱石图》(天津博物馆藏)。在这幅以“石”为主题的山水画中,高凤翰尽展其玩石、爱石、画石的本能。他在画中题写《三台画石歌》:“吁嘻异哉,谁持倚天之长...
书画收藏 2018-09-29 21:53 0 2099
嗜石如命的 “扬州画派”高凤翰

石,独立才显气质

赵胥,少年即师承书画鉴赏家杨仁恺,在信札圈里摸爬滚打近10年。或许在更多人眼中,对赵胥的第一印象是位藏家,但这个年轻的80后,也是一位美院科班出身的画家。他画的寿石,有着历尽沧桑的不朽精神。本报特约记者南薰采访...
书画广角 2018-09-29 21:51 0 2892
石,独立才显气质

一人一艺四十年

出生于1956年的林怡,从事漆器专业工作已有40余年,日日夜夜俯首案前,一遍遍地重复雕刻、填漆、戗金、封漆等工序,铸造出极致的艺术品。目前,她是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北京故宫...
书画广角 2018-09-29 21:49 0 2793
一人一艺四十年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转眼又到六月,书法专业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如何择业和今后的个人发展,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这不免会情不自禁地,需要我们对这些年的书法教育进行一次再思考。中国书法尤其是...
书画史论 2018-09-29 21:48 0 2745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最是书心西部情

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中国书坛繁荣兴盛之大计,以中国西部地区培养书学人才为目的,启动创办了“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 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是中国书协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计划。各...
书画收藏 2018-09-29 21:45 0 3615
最是书心西部情

拍卖场上 如何“抄底”

当下中青年画家作品的收藏一直是个热点。笔者以为:收藏“潜力股”也需要审时度势,才能不打眼。 具体来说,务必看清三个“势”,第一个是要看清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形势。大家知道,近几年,国家采取了收紧银根的...
书画收藏 2018-09-29 21:43 0 2787
拍卖场上 如何“抄底”

不以“头衔” 论收藏

也许你买不起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名家作品,而又想投资一点潜力股,那么小而精的中青年书画家作品常会成为首选。因为中青年书画家作品价格相对不高,有升值潜力。 不过,身边也常会有朋友来问,当下中青年书画家作...
书画收藏 2018-09-29 21:41 0 2433
不以“头衔” 论收藏

《荷说》的启示

参观《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年书法篆刻展》,读到一幅《荷说》的书法,其中写道:“荷者岂娇媚之物乎,至夏日每百花猥蔫,唯此花迎酷暑而傲放,花红似火,叶碧如翠,顶天立地,性刚若铁,故吾谓,荷与梅相侍,荷主夏梅宰...
书画天地 2018-09-29 21:40 0 2668
《荷说》的启示

跨入文明曙光

为期四个月的 “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 6月8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浙博史无前例地请出全省36家文博机构百件(组)珍贵文物。从史前到明清,如同穿越五千年浙江历史。本报特别约请浙江博物馆馆员裴媛...
书画广角 2018-09-29 21:38 0 2300
跨入文明曙光

青春 创造 担当

青年人身上所具有的标签——“青春”、“活力”、“创新”。他们张扬个性、讲求自我,敢于去尝试一切未知的事物,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创造力,饱含着极大的热情和积极的动力去创造,凭借自我的敏感神经,活跃在当下的艺术圈里,也...
书画艺术 2018-09-29 21:34 0 2333
青春 创造 担当

青年艺术创作的困境与未来

“青年”这个群体,似乎在任何时代都作为“进步”、“新潮”、“先锋”的代名词。从新文化运动开始,青年一直被视为进取的力量。上世纪50年代推出的全国青年美展,80年代初期的伤痕、乡土美术,以及90年代注重对本土文化...
书画艺术 2018-09-28 20:27 0 2738
青年艺术创作的困境与未来

不受程式化约束的青年艺术

不受更多程式化的约束是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带给大家的基本面貌。诸多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针对艺术资源的选取和运用视野更加开阔;不管是相对当代还是较为传统的艺术创作作品,都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再则,青年艺术家艺术处理的主...
书画艺术 2018-09-28 20:24 0 2720
不受程式化约束的青年艺术

艺术解读与艺术误读

面对任何作品在我看来要反对两个极端:一是熟视无睹,完全忽视作品的外部形式与内部符码;再就是误读或过度解读,将艺术解读带向瞎扯式的不接地气、不关创作、不管读者的“三不沾”形而上。 上书画鉴赏课时,我响应...
书画史论 2018-09-28 20:22 0 2676
艺术解读与艺术误读

道法人心 设计在设计之外

商业设计师应该是“人性的捕手”。所以设计师在做空间的时候,穿插艺术性的设施或者装置,本质在于塑造人性中对美的需求那部分磁力。艺术表达的手法不拘形式,一切万象都可入手,而深度却必须加以限制,并不是艺术价值越高,商...
画里画外 2018-09-28 20:18 0 2412
道法人心 设计在设计之外

高攀印石可优游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盘古开篇,全世界只要是有文明的地方,一定会有与石头的不解之缘。草原上一般缺少石块,而“敖包相会”的敖包就是指石头,“敖包相会”就是指青年男女相爱的地方。草原缺石,石头便是指路牌,石头便是爱...
书画广角 2018-09-28 20:14 0 2436
高攀印石可优游

清代顾二娘和她的砚雕

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 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 ——黄任《赠顾二娘》 自古文人爱名砚。一方名砚,除了有上好的石材,最关键的是有制砚名家的“点石成金”。清代康雍时...
书画广角 2018-09-28 20:12 0 3080
清代顾二娘和她的砚雕

杭州花圃里的相府遗石

据宋代学者吴自牧《梦粱录》记载:“杭州苑囿,俯瞰西湖,高挹两峰,亭馆台榭,藏歌贮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杭州西湖景色奇丽,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唐宋之间逐渐形成了以西湖山水为中心的大园林,名闻中外。杭州花...
书画广角 2018-09-28 20:10 0 1941
杭州花圃里的相府遗石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