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
综上所述,男子形象表现了明军战 死为鬼仍不失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可 借屈子“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 雄”来形容壮士英灵之勇。在此意义上, 《鬼雄图》彰显出陈洪绶内心的道德律 令,并且兼具整合真实世界中的杂多和建 构死后时空的双重属性。明代是儒释道融 合的成熟期,这件作品凸显了其时代文化 的独特性,也是时代政治激变催生的产 物。
作为时代缩影,它是晚明百姓对自身 存在的质问以及对自我生存体验的呐喊化 为雄强的精神气势跃然纸上,这种“势” 左右和推动观者的感情和思维运动,穿过 遥远时空引人深省并形成独特的画面感, 聚而为一充满活力的整体意象。
注释
[1][元]施耐庵,《忠义水浒传·卷 一百》,石渠阁明万历刻本。
[2]王文锦,《礼记译解》,中华书 局,2001年,第672页。
[3]翁万戈,《陈洪绶的艺术》,上 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第94页。
[4]同上,第89页。
[5]郭超主编,《四库全书精华·经 部》,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第737页。
[6]傅亚庶编,刘子校释,《新编诸子 集成》,中华书局,1998年,第384页。
[7][明]茅元仪,《武备志·器械三·卷 一百四》,明天启(1621-1627)刻本。
[8][汉]刘熙,《释名·卷二十三》, 明嘉靖(1522-1566),刻本。
[9][西周]梁海明译注,《易经》,山 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8页。
[10][三国魏]王弼,《周易略例》, 明永乐二年(1404)刻本。
[11][汉]刘安等编,《淮南子》,上 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7页。
[12]朱高正,《易传通解·下》,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362页。
[13][明]陈洪绶,《宝纶堂集·卷 三》,会稽董氏取斯堂清光绪十四年 (1888)刻本。
[14]陶新华译,《四书五经全译·3》, 线装书局,2016年,第481页。
[15]姚周辉,《神秘的符箓咒语:民 间自疗法及避凶趋吉法研究》,广西人民 出版社,2004年,第47页。
[16][唐]孟安排,《道教义枢·下》, 商务印书馆,1923-1926,第40页。
[17][汉]毛苌、郑玄,《毛诗故训传·卷 二十六》,清道光年间(1821-1850)朱 琳立本斋刻本。
[18][汉]司马光,《资治通鉴·卷 六十五》,明嘉靖二十三至二十四年 (1544-1545)孔天胤刻本。
[19][南宋]杨万里撰,何善蒙点校, 《诚斋易传》,九州出版社,2019年,第 276页。
[20][明]杨慎撰,王大亨笺证,《丹铅 总录笺证·上》,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 年,第20页。
[21]王国维,《鬼方昆夷 狁考》, 《观堂集林·卷十三》,中华书局, 1951-1961年,第583-606页。
[22]沈兼士,《“鬼”字原始意义之 试探》,《20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23]程乐松,《鬼之仙途:道教视阈 中的观念演进》,《世界宗教研究》, 2017年第1期。
[24][明]陈洪绶撰,吴敢点校,《陈 洪绶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 364页。
[25]葛焕标、骆焉名、楼长君,《陈 洪绶》,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5年, 第204页。
[26]门岿,《二十六史精粹今译续 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第1397 页。
[27][28][明]来钦之,《楚辞述注》, 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iHunPoWeiGuiXiongShuoChenHongGuiXiongTu_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