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听天阁画谈摘录 【用 笔】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笔书中有毛笔书、竹笔书,说文:聿,笔也,作隶,从手执竹枝点添书字之形象也。漆汁浓腻,不易行走,故笔画头粗尾细,形如蝌蚪,故称蝌蚪文焉)。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 书画天地 2017-09-20 20:27 0 6996
黄宾虹——我的画论 中国艺术本是无不相通的。先有金石雕刻,后有绢纸笔墨。书与画亦是一本同源,理法一贯。虽音乐、博弈,亦有与图画相通之处。 观乎人品,画亦可知。是以画分三品:曰神、曰妙、曰能;三品之上逸品尤高。三品之中有学... 书画天地 2017-09-20 20:18 0 2707
张大千——我的理念 有人以为画画是很艰难的,又说要生来有绘昼的天才,我觉得不然。我以为祗要自己有兴趣,找到一条正路,又肯用功,自然而然就会成功的。从前的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这句话我却绝端反对。我以为应该反过来说,「七分人事三... 书画天地 2017-09-20 20:10 0 1843
双钩书法入东瀛 3月下旬,我随镇江友好交流团访问日本,见到樱花盛开,花团锦簇,一片春光。樱花比往年提前两周开花,这在日本也是百年未遇的奇观。 出国前,团长姚安南知我善书法,便关照出访时的写字差事由我打发。... 书画天地 2017-09-20 19:39 0 3144
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 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先器识而后文艺 丰子恺 李叔同先生,即后来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为僧的弘一法师,是中国近代文艺的先驱者。早在五十年前,他首先留学日本,把现代的话剧、油画和钢琴... 书画天地 2017-09-20 19:29 0 2752
画家程熙印象 程熙是我的老小友或小老友。初识程熙时她还是个芳华双十左右的少女,聪颖温良,善解人意,气韵非凡。可能由于智商超越等伦,很少与同龄人来往,而是愿意与比她年长至少一倍的朋友对话。钱钟书第 一次在我家见到她... 书画天地 2017-09-20 14:22 0 2759
丁雪峰谈中国画教学 在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举办的“全国中国画拔尖人才写生创作高端培训”首期班开学前,《人民美术》副主编孙晓然(以下简称“孙”)与山水画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丁雪峰(以下简称“丁”)就中国画高研班的教... 书画广角 2017-09-20 13:59 0 2329
与张海接触给我的几点印象 前些年崇拜张海先生,多是因为喜欢他的字;近些时候敬仰张海先生,是为他的人品所折服,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其书法作品如何了得,让专家、评论家去评价好了。我这里只是说一下与他接触中的一点儿感受,或者叫几点杂念吧。&nb... 书画天地 2017-09-20 13:45 0 1952
翁振新的写意人物画艺术 应福建省画院之邀赴闽采访,有幸结识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美协主席翁振新。当我以现代语境为背景,从一种精神角度来解读他的画作时,深深感到他笔下常常与大海、船网、花岗岩相伴的惠安女身上所蕴涵的坚毅,感悟到这位家园守望... 书画天地 2017-09-20 13:24 0 2817
《南巡途中》创作访谈录 采访者严长元:此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您选取的是表现上世纪90年代的“春天的故事”,您对这个重大题材是如何构思的? 作者张祖英:接受了《南巡途中》的创作任务,我感到非常光荣。邓小平南巡这个事有非常... 书画艺术 2017-09-20 13:11 0 4001
谈杨沛的水彩画《记忆太行》 杨沛的水彩画《记忆太行》(见右图)作于2006年8月,该画入选2007年的“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在高50厘米、宽105厘米的横向延伸的画面上,描绘了太行山的一段山体,以及依山而建的一排窑洞。近处的山和窑... 书画天地 2017-09-20 12:59 0 2639
油画要有中国风格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的名字与20世纪后半叶至今的中国美术进程紧密相连,他在公开场合谈得最多的就是中国美术,尤其是油画的发展问题。在今年的两会上,靳尚谊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文化自信”的问题,他说... 书画广角 2017-09-20 12:44 0 2032
著名文艺家论张仃艺术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主要设计者、原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张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我们摘选了一些著名文艺家对张仃艺术风格的评述,以缅怀这位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拓者。张仃 大漠之行 他的画充... 书画广角 2017-09-20 12:30 0 3343
潘天寿谈用色 吾国祖先,以红、黄、蓝、白、黑为五原色,定于眼中之实见也。故黑、白二色,为独立自存之色彩,非红、黄、蓝三色相互调和而可得之。调和极浓厚之红、青二色,虽可得近似之黑色,然吾国习惯,向称之为“玄色”,非真黑色,浓红... 书画天地 2017-09-20 11:50 0 3254
潘天寿谈用笔 晋王羲之《笔势论》云:“每作一面,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是点画中,皆绘画也。唐张彦远《论画六法》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 书画天地 2017-09-20 11:45 0 2873
读王琦中国画有感 当我们谈起“笔墨当随时代”时,是否对其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当人们丢弃从自然中能够得到的生动性、具体性、真实性,却试图从新媒材或是制作技巧中获得新鲜、奇特,并将之贴上时代性标签时,是否对“笔墨当随时代”是一种片面... 书画天地 2017-09-20 11:29 0 2187
赵春秋冰雪山水画读后 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一不是艺术修养深厚和技艺精湛二者兼备。由于中国画重视哲学理念和人格精神甚于绘画本身的“质”,其“文”的笔墨意境高低直接反映出画家的修养和造诣,即所谓“功夫在画外”。文与质缺一不可,以文求质... 书画天地 2017-09-20 11:22 0 3926
艺术的真实≠生活的真实 艺术来源于生活。一般来说,艺术作品是否可信、能否引起人们的共鸣,很大程度取决于它是否符合真实生活。但是,艺术的真实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的真实。众所周知,中国绘画讲究“形似”与“神似”,而且“神似”比“形似”更重要... 书画天地 2017-09-19 19:37 0 2607
冯其庸--当代名家 冯其庸,1924年2月生,江苏省无锡市前洲镇人。家境贫困,幼年失学,在家种地,小学、中学均未能毕业。抗战胜利后考入苏州美专,两月后又因贫困失学。1946年考入无锡国专,1948年毕业。1954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 书画艺术 2017-09-19 19:28 0 7201
品读赵倩的山水画 ——品读赵倩的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很悠久,如果从我们能看到有山水画作品出现的唐代算起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如果从文字记载看,晋代已有山水画出现,并有专门的山水画论著。但... 书画广角 2017-09-19 19:27 0 2808